征途好寄宣房颂

出自:明代·王世贞《赠周公瑕应尚书朱公聘脩河功志》

拼音:[zhēng][tú][hǎo,hào][jì][xuān][fáng][sò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东?诸侯走传车,吴门春色动衡庐。
俱言水土司空略,第少河渠太史书。
锡后玄圭谁更许,沈来白璧未全虚。
征途好寄宣房颂,知是文高览胜馀。

查看原文

注释

【征途】1.亦作"征涂"。 2.行军路上;出征之路途。 3.远行的路途;行程。
【宣房】1.亦作"宣防"。 2.宫名。西汉元光中,黄河决口于瓠子,二十余年不能堵塞,汉武帝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宣房宫。见《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境。 3.借指该处之黄河水。 4.泛指防河治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征】

征【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徰《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証平聲。《爾雅·釋言》行也。《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詩·小雅》之子于征。

《韻會》征,伐也。《易·離卦》王用出征。《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孟子》征者,上伐下也。

《正韻》征,取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姓。《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註》仙人,姓征,名伯僑。

《韻會》通政。《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註》音征,稅也。當作征。

通正。《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註》音征,稅也。獨加賞之田無稅。

【途】

途【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玉篇》路也。《廣韻》道也。

通作涂、塗。《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論語》遇諸塗。

叶徒故切,音度。《張衡·思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

【好】

好【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

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

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

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

《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

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璧羨尺好,三寸以爲度。《註》羨,徑也。璧羨,以起度也。好,璧孔也。

姓。見《纂文》。

叶呼厚切,音吼。《王褒·講德論》毛嬙西施,善毀者不能蔽其好。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揜其醜。

叶滂佩切,音配。《楚辭·九章》自前世之嫉賢兮,謂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母姣而自好。

叶呼切,音詬。《詩·唐風》豈無他人,維子之好。叶上究。

【寄】

寄【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

寄生,草名。

寄居,小蟹名。

【宣】

宣【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聲。《徐鉉曰》从回,風回轉,所以宣隂陽也。

《爾雅·釋言》徧也。《詩·大雅》旣順廼宣。《註》順,安。宣,徧也。

《左傳·賈註》通也。《詩·周頌》宣哲維人。《註》宣,通。哲,智也。

布也,散也。《書·臯陶謨》日宣三德。《禮·月令》季秋,會天地之藏,無有宣出。《註》物皆收斂,無有宣露出散也。

《增韻》召也。《包佶詩》隔屛初聽玉音宣。

《爾雅·釋言》緩也。

盡也,明也,示也。《周語》爲川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

《左傳·成十三年》是用宣之,以懲不壹。

《詔書別錄》唐故事,中書舍人掌詔誥,皆寫兩本,一爲底,一爲宣,在中書可檢覆,謂之正宣。

《諡法》善聞周達曰宣。一曰聖善周聞曰宣。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之事,半矩謂之宣。

《爾雅·釋器》璧大六寸,謂之宣。《郭璞註》漢書瑄玉是也。瑄宣同。

州名。吳宣城郡,唐改宣州。

姓。《正字通》東漢人宣秉。

頭髮皓落也。《易·說卦》巽爲宣髮。《註》髮早白也。今文譌作寡髮。《釋文》寡本作宣。

叶相倫切,音荀。《徐幹·齊都賦》日不遷晷,。

【房】

房【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方切,音防。《說文》室在旁也。

東南宿名。《爾雅·釋天》天駟房也。《禮·月令》十月日在房。《尙書運期授》所謂房四表之道。

州名。春秋時房渚,秦爲房陵郡,唐武德時改爲房州。

姓。舜封堯子爲房邑侯,子陵以父封爲氏。

俎名。《詩·魯頌》籩豆大房。《註》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箭室也。《左傳·宣十二年》知莊子每射抽矢菆,納諸㕑子之房。

《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光切,音傍。《廣韻》阿房,秦宮名。

《韻補》叶符風切,音馮。《道藏·中嶽仙人謌》徘徊元嶽顚,翻焉御飛龍。齊騰八紘外,翺翔閶闔房。

【颂】

頌【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說文》貌也。《前漢·儒林傳》魯徐生善爲頌。

唐生、褚生應博士弟子選詣博士,摳衣登堂,頌禮甚嚴。《註》與容同。

從頌,與從容同。《史記·魯仲連傳》世以鮑焦爲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註》音從容。

《前漢·法志》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當鞠繫者頌繫之。《註》謂寬容之,不桎梏也。

公也。《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頌共禁不與。《註》頌,猶公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誦。《正韻》稱述也。《釋名》稱頌成功謂之頌。

頌,容也。敘說其成功之形容也。《韻會》徐曰:此容儀字。歌誦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頌。後人因而亂之,以此爲歌頌字。《禮·少儀》頌而無讇。《註》頌謂將順其美。

磬名。《儀禮·大射儀》西階之西頌磬。《註》言成功曰頌。西爲隂中,萬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鐘磬謂之頌。

琴名。《左傳·襄二年》使擇美檟,以自爲櫬與頌琴。

占兆之詞。《周禮·春官·大卜》其頌,皆千有二百。《註》頌謂繇也。

姓。

《韻補》叶牆容切,音從。《揚雄·河東賦》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殷兮,奮六經以攄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