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耽吾党

出自:明代·王世贞《同子与正叔夜过顺甫》

拼音:[jì][mò][dān][wú,yù][dǎng]

平仄:仄仄平平仄

臈意深难尽,春光缓未回。
日馀归案牍,天阔仅楼台。
寂寞耽吾党,荣华逐世才。
莫为残漏惜,过尔易徘徊。

查看原文

注释

【寂寞】1.孤单冷清:晚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真是~。 2.清静;寂静:~的原野。
【吾党】1.我的同乡。 2.犹吾辈,吾俦。 3.我们的政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寂】

寂【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寞字。今文作寂。《廣韻》靜也,安也。《易·繫辭》无思也,无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尚書·序孔疏》道本沖寂。非有名言。

《晉書·顧愷之傳》爲山隂令,晝日垂簾,門堦閴寂。

或作諔漃。

【寞】

寞【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說文》寂寞,無聲也。本作嗼,今文作寞。《前漢·揚雄傳》惟寂寞自投閣。《韓愈文》釣於寂寞之濵。

通作漠。《楚辭·遠遊》野漠其無人。

《宋玉·九辯》欲漠而絕端兮。亦借用莫。

【耽】

耽【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酖。《說文》耳大垂也。《淮南子·地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玉篇》樂也。《書·無逸》惟耽樂之從。《傳》過樂謂之耽。《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傳》耽,樂也。

《廣韻》虎視。《易·頤卦》虎視耽耽。《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志遠。

《張衡·西京賦》大厦耽耽。《註》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

都感切,音黕。亦虎視。

徒感切,音禫。徐視也。

【吾】

吾【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古有肩吾子,隱者。

《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党】

党【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韻會》音讜。《說文》不鮮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爲比,五比爲閭,四爲族,五族爲黨。《釋名》五百家爲黨。黨,長也。一聚之所尊長也。

朋也,輩也。《荀子·强國篇》不比周,不朋黨。

助也。相助匿非曰黨。《論語》君子不黨。

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比也。《荀子·非相篇》順禮義,黨學者。《註》黨,親比也。

頻也。《荀子·天論篇》怪星之黨見。

知也。《揚子·方言》黨,皢,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皢,齊宋之閒謂之哲。《郭註》黨,朗也。解悟貌。

《廣韻》美也。《廣雅》黨,善也。

所也,時也。《公羊傳·文十三年》往黨。《註》黨,所也。所猶時,齊人語也。《左傳·哀五年》萊人之歌曰:師乎,師乎,何黨之乎。《註》黨,所也。

《玉篇》接也。

《廣韻》累也。

地名。《前漢·地理志》秦置上黨郡,屬幷州,古上黨關。

《集韻》止兩切,音掌。姓也。《左傳·莊三十二年》公築臺,臨黨氏。《註》黨氏,魯大夫。《釋文》黨,音掌。

《哀十一年》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註》黨氏溝,朝中地名。

《集韻》坦朗切《正韻》他曩切。與儻同。兾也。《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

《五被傳》黨可以徼幸。《師古註》黨,讀曰儻。

與讜同。《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註》謂直言也。亦作䣣䣊。(黨)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