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齐门铗

出自:明代·王世贞《戏赠导引者吴生》

拼音:[sān][chǐ,chě][qí,jì,zī,zhāi][mén][jiá]

平仄:平仄平平平

池涌青莲坐,天垂白玉棺。
暂留为说法,欲去亦无难。
尔今习熊鸟,便欲唤鹓鸾。
三尺齐门铗,将从紫府弹。

查看原文

注释

【三尺】1.古以三尺竹简书写法律条文,因以指法、法律: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2.指剑:三尺青锋|手提三尺定山河。 3.童子,小儿:三尺童子|更难抛三尺啼娃。
【齐门】见"齐女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尺】

尺【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石切,音赤。《說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動衇爲寸口,十寸爲尺,規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體爲法。《家語》布指知尺,舒肱知尋。《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蔡邕·獨斷》夏十寸爲尺,殷九寸爲尺,周八寸爲尺。《周禮·司市》疏置丈尺於絹布之肆。

大尺曰施。《管子·地員篇》其施五尺。《註》施音遺,大尺之名。

《小爾雅》五尺謂之墨。《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註》五尺爲墨,倍墨爲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宮室,其名爲墨,則墨者工師之五尺也。

《唐輦下歲時記》二月朔日爲中和節,賜大臣戚里尺,謂之裁度民閒。

法三尺,謂以三尺竹具,非也。

叶昌約切,音綽。《詩·魯頌》是尋是尺。叶下作若。《韻會》通作赤。

【齐】

齊【亥集下】【齊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亝《唐韻》徂兮切《集韻》《韻會》《正韻》前西切,音臍。《說文》禾麥吐穗上平也。《註》徐鍇曰:生而齊者,莫如禾麥。

《玉篇》整也。《正韻》無偏頗也。《荀子·富國篇》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註》齊,整也。

等也。《前漢·食貨志》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註》如淳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

《正韻》莊也,肅也。《左傳·文二年》子雖齊聖,不先父食。《註》齊,肅也。

正也。《詩·小雅》人之齊聖。《註》中正通知之人也。《朱傳》齊,肅也。

《爾雅·釋言》殷齊,中也。《註》釋地曰:岠齊州以南。《疏》齊,中也。中州爲齊州。中州猶言中國也。《列子·黃帝篇》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註》斯,離也。齊,中也。

《廣韻》好也。

辨也。《易·繫辭》小大者存乎卦。《註》齊,猶言辨也。

速也。《爾雅·釋言》疾齊,壯也。《註》謂速也。《史記·五帝紀》幼而徇齊。《註》徇疾,齊速,言聖人幼而疾速。

國名。武王封太公之地,今山東靑州濟南濰縣安樂等處是也。

乾齊,縣名。屬酒泉郡。見《後漢·郡國志》。

姓。《風俗通·氏姓篇序》四氏,於國齊魯宋衞,是也。

放齊,堯臣名。

《諡法》執心克莊曰齊。資輔就共曰齊。

與臍通。《左傳·莊六年》後君噬齊。

《集韻》《韻會》《正韻》在禮切,音薺。《集韻》齊齊,恭慤貌。《禮·玉藻》廟中齊齊。

《廣韻》在詣切《集韻》《正韻》才詣切,音劑。《禮·內則》凡食齊,視春時。《周禮·天官·醬人註》食有和齊,藥之類也。

酒以度量節作者謂之齊。《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酒,亦作齌。

火齊,珠名。一曰似雲母。重疊而開,色黃赤如金。

《集韻》子計切,音霽。和也。《周禮·天官·食醫》八珍之齊。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禮曲禮》兩手摳衣去齊尺。《註》齊,謂裳下緝也。

莊皆切。與齋同。《禮·祭統》齊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

牋西切,音齏。與齏同。《周禮·天官·醢人五齊註》齊,當爲齏。五齊,昌本析蜃豚拍深蒲也。《疏》齏葅菜肉之通稱。

與躋同。《禮·樂記》地氣上齊。

《廣韻》疾私切,與薺通。《禮·玉藻》趨中采齊。《鄭註》齊,當爲楚薺之薺。《釋文》齊,依註作薺,疾私反。

《正韻》才資切,音疵。引玉藻采齊當讀疵音。

《正韻》齋字,古單作齊。詳齋字註。

《集韻》子淺切,音翦。同剪。《說文》斷也。剪取其齊,故謂齊爲剪。《儀禮·旣夕》馬下齊髦。《註》齊,剪也。

【门】

門【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傳》四門,四方之門。《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又》設車宮轅門。《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橋門,國學門也。《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師門。《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易·繫辭》道義之門。《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云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期門,勇士也。《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官名。《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又》門大夫六百石。《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註》將代父當門者也。《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地名。《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里。

《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鴈門,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山名。《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

星名。《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

人名。《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註》卽逢蒙。《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韻補》叶民堅切,音眠。《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叶眉貧切,音珉。《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叶下貧。《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铗】

鋏【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吉叶切《集韻》《韻會》吉協切《正韻》古協切,音頰。《說文》可以持冶器鑄熔者也。从金夾聲。一曰若挾持。《徐曰》金鐵夾持鑄鍋者。

《玉篇》劒也。《戰國策》馮驩彈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左思·吳都賦》毛羣以齒角爲矛鋏。《註》鋏,刀身劒鋒,有長鋏短鋏。

通作夾。《莊子·說劒篇》韓魏爲夾。《註》夾,古協反。把也。一本作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