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泪涔霪

出自:明代·王世贞《长歌行答于鳞 其三》

拼音:[dī][tóu,tou][lèi][cén][yín]

平仄:平平仄平平

白露秋澄澄,漙我桂树林。
愁思中夜发,披衣不逮衿。
晨风无停号,蟋蟀时再吟。
举头见明月,低头泪涔霪
明月万里光,妾人万里心。
愿为随光去,万里不能任。
北斗酿酒浆,南斗为我斟。
言欲解我忧,忧来一何深。

查看原文

注释

【低头】1.垂下头。 2.卑顺貌;屈服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低】

低【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底平聲。高之反也,俛也,垂也。《史記·孔子世家贊》低回,留之不能去。

《談藪》王元景大醉,楊彥遵曰:何太低昂。荅曰:黍熟頭低,麥熟頭昂,黍麥俱有,所以低昂。

作氐。《前漢·食貨志》封君皆氐首卬給。《又》其賈氐賤減平。俱同低。

【头】

頭【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

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

《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

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

《唐韻》《正韻》古音徒。《古詩》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紀開闢,邃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

與兜通。《山海經》讙頭國。《註》讙兜,堯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憐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國。

【泪】

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字彙》與淚同。(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目液也。《本草》淚者,肝之液。《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

《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

《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

《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

淒淚,寒涼貌。《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涔】

涔【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鉏針切,》《集韻》《韻會》《正韻》鉏簪切,音岑。《說文》漬也。一曰涔陽渚,在郢中。《楚辭·招魂》望涔陽兮極浦。

水名。《水經注》涔水,出漢中南縣東南旱山,卽黃水也。

潦水亦曰涔。《淮南子·俶眞訓》牛蹄之涔。

《爾雅·釋器》槮謂之涔。《註》積柴養魚曰槮。

《韓詩章句》涔,漁池也。《馬融·長笛賦》渟涔障潰。

涔涔,雨多貌。

淚下貌。《江淹·雜體詩》涔淚猶在目。

《集韻》徐心切,音尋。義同。

慈鹽切,音潛。《博雅》瀀涔,栫也。或作槮。

水名。《山海經》大時之山,涔水出焉。

與潛同。《書·禹貢》沱潛旣道。

《集韻》仕濫切。窪也。

仕懺切,音鑱。水涯。

【霪】

霪【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餘針切《集韻》《韻會》《正韻》夷針切,音淫。《玉篇》久雨也。《韻會》雨過十日以往。

《淮南子·修務訓》禹沐浴霪雨。《集韻》或作湛。通作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