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仍请诸生师

出自:明代·王世贞《孟春三日志事 其二》

拼音:[tài][xué][réng][qǐng][zhū][shēng][shī]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四皓不爱羽翼奇,归欲商山茹紫芝。
青宫再参亚辅选,太学仍请诸生师
鹢首欲北何迟迟,十四字已君房规。
即披羊裘钓七泽,女牛一星谁不知。
何如且学苦县叟,小隐柱下窥希夷。

查看原文

注释

【太学】中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汉武帝时开始设立。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诸生】1.各种生物。 2.众有知识学问之士﹔众儒生。 3.众弟子。 4.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学】

學【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胡覺切《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音鷽。《說文》覺悟也,本作斆,篆作學。《增韻》受敎傳業曰學。朱子曰:學之爲言效也。《詩·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書·說命》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禮·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學校,庠序總名。《禮·王制》天子命之敎,然後爲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

姓。見《姓苑》。

叶許旣切,音戲。《前漢·匡張孔馬敘傳》樂安裒裒,古之文學。叶下司,司音細。

叶後敎切,音效。《傅毅·廸志詩》訓我嘉務,惠我博學。叶上誥。《正字通》與斆別。○按《書·說命》惟斆學半。學與斆別。諸家泥經傳,斆或作學,合學斆爲一,非。今斆音效,而學校字但作學,互詳攴部斆字註。

【仍】

仍【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谷永傳》饑饉仍臻。

《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姓。

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请】

請【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井切《集韻》《韻會》此靜切《正韻》七靜切,淸上聲。《說文》謁也。《廣雅》求也。《玉篇》乞也,問也。《增韻》祈也,扣也。《書·湯誥》以與爾有衆請命。《左傳·僖十年》余得請於帝矣。《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

《王制》墓地不請。《儀禮·士昏禮》者出,請事入告。《前漢·張湯傳》造請諸公,不避寒暑。《師古註》請,謁問也。

《爾雅·釋詁》告也。《禮·昏義》納徵請期。《註》請昏姻之期日也。

《韻會》漢請室,請罪之室也。《前漢·賈誼傳》造請室而請罪耳。

《集韻》親盈切《正韻》七情切,音淸。亦謁也,祈也。

受也。

《類篇》《前漢·賈誼傳》請室,亦讀平聲。

《廣韻》疾政切《集韻》《韻會》《正韻》疾正切,情去聲。《說文》義同。

《廣韻》延請。

《正韻》漢制,春曰朝,秋曰請,如古諸侯聘禮也。《史記·吳王濞傳》使人爲秋請。《前漢·宣帝紀》時會朝請。

《韻會》朝請,漢官名。張禹首爲之。《唐書·百官志》從五品上曰朝請大夫,正七品上曰朝請郞。

《廣韻》疾盈切《集韻》慈盈切,音情。《類篇》受言也。

《韻會》禮昏義請期,徐音情。《周禮·秋官·條狼氏註》大夫受命以出,餘事莫不復請。劉音情。

《轉注古音》《史記》《禮書》請文俱盡。《註》徐廣云:古情字多假借作請,諸子中多有。《荀子·成相篇》聽之經,明其請。《註》請當爲情。聽獄之經,在明其情。

【诸】

諸【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渚平聲。《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

《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韻》凡衆也。《書·舜典》歷試諸艱。《詩·邶風》孌彼諸姬。《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廣雅》之也,於也。《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

《韻會》語助辭。《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

《韻會》有諸,疑辭。《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于諸,寘也。《公羊傳·哀六年》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註》齊人語也。

諸侯,國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官名。《周禮·夏官》諸子。《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神名。《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

諸比,凉風之所生也。《註》皆天神名。

因諸,齊獄名。《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註》因諸者,齊故人之地。

諸于,衣名。《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

偏諸,衣緣也。《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禮·內則》桃諸、梅諸。《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

《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草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獸名。《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蟲名。《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山水名。《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邑名。《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註》諸、防,皆魯邑。《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澤名。《爾雅·釋地》宋有孟諸。《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姓。《說苑》越大夫諸發。《唐書》兵部侍郞諸道。

複姓。《漢書》有諸葛豐。《三國志》有諸葛亮。

《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何氏姓苑》吳人。

《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註》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字註。

《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生】

生【午集上】【生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甥。《說文》進也。《玉篇》起也。《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註》生,起也。

《玉篇》產也。《博雅》人十月而生。《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出也。《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註》生,猶動出也。

養也。《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註》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

《韻會》死之對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漢·文帝紀》世咸嘉生而惡死。

造也。《公羊傳·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註》生,猶造也。專事之詞。

性也。《書·君》惟民生厚,因物有遷。《傳》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見所習之物,有遷變之道。

《左傳·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疏》懷生者,謂有懷之心。

《詩·衞風》旣生旣育,比予于毒。《箋》生,謂財業也。《前漢·高帝紀》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註》相猶擇也,生謂無瑕蠹也。摶謂圜也。

不熟也。《史記·項羽紀》與一生彘肩。

語辭。《李白·戲杜甫詩》借問別來太瘦生。《歐陽修詩》問向靑州作麼生。

平生,疇昔也。《阮藉詩》平生少年時,趙李相經過。《杜甫詩》平生爲幽興,未惜馬蹄遙。

《正字通》凡事所從來曰生。宋高宗朝,孫楙入覲,嘗論公生明。上問何以生公。曰:廉生公。問何以生廉。曰:儉生廉。上稱善。

所生,祖父也。《詩·小雅》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疏》當早起夜臥,行之無辱汝所生之父祖也。

友生,朋友也。《詩·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先生,師之稱。諸生,弟子之稱。《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史記·酈生傳》高祖謂酈食其,以萬戸封生。《註》師古曰:生猶言先生。文穎曰:諸生也。

先生,父兄也。《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儀禮·士冠禮》遂以摯見於鄕大夫鄕先生。《註》鄕先生,鄕中老人爲卿大夫致仕者。《史記·五帝紀》薦紳先生難言之。

《詩·商頌》以保我後生。《朱註》我後生,謂後嗣子孫也。

門生。《裴皡詩》三主禮闈年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

蒼生,民也。《晉書·謝安傳》安石不出,其如蒼生何。《張協雜詩》冲氣扇九垠,蒼生衍四垂。

《前漢·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註》師古曰:嘉生謂衆瑞。

《楚語》滯則不震,生乃不殖。《註》生,人物也。

水名。《山海經》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註》卽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縣西南赤沙阜,東北流。

姓。《正字通》漢生臨,明生甫申。

微生,浩生,俱複姓。

與牲同。《前漢·昭帝紀》令破烏桓。斬虜獲生有功。《註》獲生口也。

與狌同。《汲冢周書》郭都生生。

《廣韻》《正韻》所敬切《集韻》《韻會》所慶切,音貹。產也。《字彙》俗謂雞生卵。

《集韻》《韻會》所景切,音眚。育也。《論語註》四乳生八子。《陸德明·音義》生,所幸反。

如字。

《正韻》息正切,音性。《周禮·地官·司徒》以土會之灋,辨五土之物生。《註》杜子春讀爲性。

《韻補》叶師莊切,音商。《傅毅·舞賦》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

叶桑經切,音星。《詩·小雅》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寧平。《東方朔·七諫》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叶尸連切,音羶。《黃庭經》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

【师】

師【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獅。《爾雅·釋詁》衆也。《釋言》人也。《郭註》謂人衆也。

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

《說文》二千五百人爲師。《周禮·地官》五旅爲師。《註》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註》多以軍爲名,次以師爲名,少以旅爲名。師者,舉中之言。

《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玉篇》象他人也。《增韻》法也,效也。《書·臯陶謨》百僚師師。《傳》師師,相師法。

長也。《書·益稷》州十有二師。《註》師,長也。

神名。《周禮·春官》以槱燎祀風師雨師。《註》風師,箕也。雨師,畢也。《屈原·離騷》雷師告余以未具。《註》雷師,豐隆也。

國名。《史記·大宛傳》樓蘭姑師。《註》二國名。姑師,卽車師也。

縣名。《後漢·郡國志》河南尹有匽師。《註》帝嚳所都。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太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師得,宮名。《前漢·揚雄傳》枝鵲露寒,棠黎師得。《註》師古曰:師得宮,在櫟陽界。

獸名。與獅通。《前漢·西域傳》烏弋山出師子。

姓。《前漢·師丹傳》丹,琅琊東武人,哀帝時爲大司空。

右師,左師,俱複姓。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