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高楼逼绛河

出自:明代·王世贞《雨中同思伯明卿登芜城阁》

拼音:[dī][shàng,shǎng][gāo][lóu][bī][jiàng][hé]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堤上高楼逼绛河,芜城秋色拥嵯峨。
天低雉堞窗中起,雨挟帆樯镜里过。
别后踟蹰佳会少,狂来跌宕众人多。
不堪西北凭阑望,欲指浮云一啸歌。

查看原文

注释

【绛河】1.即银河。又称天河﹑天汉。古代观天象者以北极为基准,天河在北极之南,南方属火,尚赤,因借南方之色称之。 2.传说中南海河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堤】

堤【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堤封頃畝。《漢書》作提。《顏師古曰》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

《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音氐。防也。

物之下安者曰堤。《淮南子·銓言訓》瓶甌有堤。

《集韻》勻規切,音畦。沐堤,郡名。

地名。鯀堤,在直隸淸河縣西,相傳鯀治水所築,側有廉頗墓。

大堤,在襄陽,宋隋王誕爲襄陽郡,聞諸女歌,因作大堤詞。《韓愈·送李遜赴襄陽詩》風流峴首客,花豔大堤倡。

《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與隄通。《正韻》堤本上聲,無平聲。後人相沿作平聲用。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楼】

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閒有射孔,樓樓然也。

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

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

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

《爾雅·釋詁》樓,聚也。

《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爲天瓜。

道家以兩肩爲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

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

叶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離樓,衆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逼】

逼【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音偪。《說文》近也。《廣韻》迫也。《正韻》驅也。《集韻》或作偪。詳人部偪字註。

【绛】

絳【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巷切,音降。《說文》大赤也。《釋名》絳,工也。染之難得色,以得色爲工也。《急就篇註》絳,古謂之纁。《左思·吳都賦》綸組紫絳。《註》絳,絳草也。出臨賀郡,可以染。

地名。《左傳·莊二十六年》士蔿城絳。《註》絳,晉所都也,今平陽絳邑縣。

水名。《史記·魏世家》絳水可以灌平陽。《註》絳水,源出絳山。

【河】

河【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銀河,天河也。

《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酒器也。《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姓,明河淸,長沙人。字从月从㢲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