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足丙洞穴

出自:明代·王世贞《月夜登曲岩由竹林下山家观屏岩丙洞入阳谷作》

拼音:[zè][zú][bǐng][dòng][xué]

平仄:仄平仄仄平

支策辞道林,飞镜挂大空。
回光散玉岫,潜颖射金淙。
扪萝入窈窕,循垓践玲珑。
稍窥樵采径,获与园林通。
璀灿间脩篁,琮琤乍因风。
慕奇惜奇尽,贪胜冀胜逢。
仄足丙洞穴,耸身屏岩峰。
骇瞩纷自来,浩倡乐无终。
土豹吠寥阒,天鸡破鸿濛。
谁言兹宵既,能使余兴穷。

查看原文

注释

【仄足】侧足。
【洞穴】地洞或山洞(多指能藏人或东西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仄】

仄【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說文》厠本字。通作側。

平仄,字聲也。

仄慝,月行遲也。占家曰: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仄慝則王侯其肅。

赤仄,錢名。

《六書本義》湢仄,水流貌。作㳁,非。

稫仄,禾密貌。作稫稄,非。从厂从人。厂音罕,山石之厓巖。人處厂下,有慮傾側之象。

【足】

足【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疋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

《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

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

《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音沮。《論語》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傳》過也。《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註》足,猶擁也。

《廣韻》添物也。《類篇》益也。《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韻補》叶子悉切。《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

【丙】

丙【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炳。十幹名之一。《爾雅·釋天》太歲在丙曰柔兆。月在丙曰修。《說文》南方之位也。南方屬火,而丙丁適當其處,故有文明之象。

《周髀算經》上天名靑丙,下地曰靑戊。

《張衡·東京賦》大丙弭節,風后陪乗。《註》大丙,神名。

《集韻》陂病切,音柄。日名。

【洞】

洞【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音恫。《說文》疾流也。《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

深也,朗徹也。《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

通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貫也。亦貫徹之意。《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

洞洞,質慤貌。《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

洞疑,心不定也。《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

幽壑曰洞。

《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註》洞,通也。謂相當也。

洞庭,湖名。

山名,在長沙。

《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音動。義同。

《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音同。洪洞,縣名。

洚洞,水無涯貌。

鴻洞,相連貌。《淮南子·天文訓》天地鴻洞。亦作澒洞。《枚乗·七發》澒洞兮蒼天。

《韻補》叶徒當切,音唐。《道藏歌》開度飛元眞,凝化淪空洞。帝眞始明精,號曰子元陽。

【穴】

穴【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胡決切,音坹。《說文》土室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詩·大雅》陶復陶穴。《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玉篇》孔穴也。《孟子》鑽穴隙相窺。

《廣韻》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訓爲側。《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官名。《周禮·秋官》穴氏掌攻蟄獸。《疏》凡獸皆藏穴中,故以穴爲官名,使取蟄獸。

地名。《書·禹貢》鳥鼠同穴。《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左傳·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註》鍚穴,麇地。《水經注》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左思·蜀都賦》嘉魚出于丙穴。《註》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

《韻會》古穴切。《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註》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射爲珥,在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向外爲背,有氣刺日爲鐍。鐍,抉傷也。

叶胡桂切。《曹植·七啓》采英奇于側陋,宣皇明于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

《集韻》戸橘切。《淮南子·原道訓》水居窟穴,人民有室。《孔融詩》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