瀼瀼露未晞

出自:明代·王世贞《二瑞篇为靖江朱生颂其令陈君也陈君自台出为靖江有异政而感甘露嘉麦之瑞故颂也》

拼音:[ráng,nǎng][ráng,nǎng][lòu,lù][wèi][xī]

平仄:平平仄仄平

皇灵大动变,鼎席乃频移。
天泽不自秘,屯膏布宏施。
江介有神君,卓鲁受良规。
欲观驯雉化,稍戢神羊威。
湛湛秋夜零,瀼瀼露未晞
承之烱如玉,味之甘如饴。
大地春风来,来牟亦吐奇。
同颖表一心,共穗昭两岐。
昔闻上元令,清心感恩滋。
复闻渔阳守,异政假灵祗。
赫赫我仁君,斯瑞乃兼之。
祝君寿无疆,惠我乐不支。

查看原文

注释

【瀼瀼】1.露浓貌。 2.波涛开合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瀼】

瀼【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汝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如陽切,。

《集韻》奴當切,音囊。義同。

《集韻》汝兩切,音壤。水淤也。《前漢·溝恤志》杜欽曰:來春必羨溢,有塡淤反瀼之害。或从土作。

《集韻》《韻會》乃朗切《正韻》乃黨切,音曩。水流貌。《木華·海賦》涓流泱瀼。

水名。《寰宇記》夔州大昌縣西有千頃池,水分三道,一道南流,爲奉節縣西瀼水。

溪名。《廣輿記》唐元結僦居瑞昌之瀼溪上。

《集韻》思將切,音襄。水貌。通作蘘。

人㨾切,音讓。義同。

《木華·海賦》瀼瀼溼溼。《註》瀼瀼,水光開合之貌。音傷。○按字書無傷音。

【露】

露【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玉篇》露,見也。《集韻》彰也。《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見而生。《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註》在野曰露。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註》露,羸也。《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臺名。《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正字通》庫露,器名。《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爾雅·釋草》蔠葵,繁露。《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白露、寒露,名。見《後漢·律曆志》。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傳》中露,衞邑也。

姓。《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魯語》以露堵父爲客。《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晞】

晞【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香衣切《集韻》《韻會》香依切,音希。《說文》乾也。《詩·秦風》白露未晞。《傳》晞,乾也。《禮·玉藻》髮晞用象櫛。《註》晞,乾也。

《詩·齊風》東方未晞。《傳》晞,明之始升。《疏》晞謂將旦之時,日之光氣始升于上。

《揚子·方言》晞,暴也。東齊、北燕之閒謂之晞。

《玉篇》燥也。或作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