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其然也

出自:唐代·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拼音:[bù,fǒu][zhī,zhì][qí,jī][rán][yě]

平仄:仄平平平仄

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
疑有凤王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
[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
岁,验之皆信。]
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
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鲲鹏鳞羽多。
[齐物也。]
江鱼群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弟兄。
但恐世间真眷属,亲疏亦是强为名。
[故名也,江、沱间有鱼,每游辄三,如媵随妻,
一先二后,土人号为婢妾鱼。礼云:雁兄弟行。]
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
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
[自警也。]
阿阁鹓鸾田舍乌,妍媸贵贱两悬殊。
如何闭向深笼里,一种摧颓触四隅。
[有所感也。]
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
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
[有所悲也。]
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是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
[自照也。]
蠨蛸网上罥蜉蝣,反覆相持死始休。
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诫报也。]
蚁王化饭为臣妾,螺母偷虫作子孙。
彼此假名非本物,其间何怨复何恩。
豆苗鹿嚼解乌毒,艾叶雀衔夺燕巢。
鸟兽不曾看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
[尝猎者说云:鹿若中箭发,即嚼豆叶食之,多消
解。箭毒多用乌头,故云乌毒。又燕恶艾,雀欲
夺其巢,先衔一艾致其巢,辄避去,因而有之。]
一鼠得仙生羽翼,众鼠相看有羡色。
岂知飞上未半空,已作乌鸢口中食。
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
细微幽隐何穷事,知者唯应是圣人。
[鹅放乳水中,不能离,群雏从而食之,皆饱而去
之。又如鱼想子,子成鱼,并皆是佛经中说。]

查看原文

注释

【其然】1.犹言如此。 2.必如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然】

然【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如延切,音䔳。《說文》燒也。《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集韻》通作䕼。

《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廣韻》語助。《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註》然之言焉也。

《廣韻》如也。《詩·邶風》惠然肯來。《禮·檀弓》貿貿然來。

承上接下語。《禮·曲禮》然後客坐。

《檀弓》然則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註》然猶而也。

果然,獸名。《周禮·春官·巾車》然。字註。

率然,蛇名。《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連然,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燕然,山名。《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姓。《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叶而鄰切,音人。《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

【也】

也【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

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

姓。明也伯先。

《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

《正韻》養里切,同迤。

《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相关诗句
并皆是佛经中说 子成鱼 又如鱼想子 皆饱而去之 群雏从而食之 不能离 鹅放乳水中 知者唯应是圣人 细微幽隐何穷事 鱼心想子变成鳞 鹅乳养雏遗在水 已作乌鸢口中食 岂知飞上未半空 众鼠相看有羡色 一鼠得仙生羽翼 因而有之 辄避去 先衔一艾致其巢 雀欲夺其巢 又燕恶艾 故云乌毒 箭毒多用乌头 多消解 即嚼豆叶食之 尝猎者说云:鹿若中箭发 谙知药性是谁教 鸟兽不曾看本草 艾叶雀衔夺燕巢 豆苗鹿嚼解乌毒 其间何怨复何恩 彼此假名非本物 螺母偷虫作子孙 蚁王化饭为臣妾 诫报也 一弹指顷报恩仇 何异浮生临老日 反覆相持死始休 蠨蛸网上罥蜉蝣 自照也 一微尘内斗英雄 应是诸天观下界 蛮触交争蜗角中 蟭螟杀敌蚊巢上 有所悲也 暗死屠门无一声 羔羊口在缘何事 鸟遭罗弋尽哀鸣 兽中刀枪多怒吼 有所感也 一种摧颓触四隅 如何闭向深笼里 妍媸贵贱两悬殊 阿阁鹓鸾田舍乌 自警也 恐是二虫虚苦辛 须知年老忧家者 蜂饥蜜熟属他人 蚕老茧成不庇身 礼云:雁兄弟行 土人号为婢妾鱼 一先二后 如媵随妻 每游辄三 江、沱间有鱼 故名也 亲疏亦是强为名 但恐世间真眷属 塞雁联行号弟兄 江鱼群从称妻妾 齐物也 焉用鲲鹏鳞羽多 蛙跳蛾舞仰头笑 林下桑虫老作蛾 水中科斗长成蛙 验之皆信 鹊巢口常避太岁 燕衔泥常避戊己日 不知其然也 一时一日不参差 疑有凤王颁鸟历 兹事因何羽族知 燕违戊己鹊避岁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