泅海得珠

出自:明代·王世贞《满歌行》

拼音:[qiú][hǎi][dé,děi,de][zhū]

平仄:平仄平平

为善无近名,不见古人,逊天下躬耕。
逃之渭水,洗耳见轻。
又言为恶无近刑,不见古人,佯狂漆身。
清质浊文,卒称逸民。
桓文假仁,乃霸四海。
盗蹠脯肝,以牖下死。
乾坤失信,刚柔安纪。
五星背躔,焉所照理。
我欲为善,善不可为。
我欲为恶,恶非所知。
刑名之间,余其庶而。
何以导之,仪狄我师。
栖山得玉,将刖而足。
泅海得珠,将剖而肉。
不如种田亩,得秫与粟。
家蓄五母鸡,二母彘。
一日一饱,三日一醉。
出则止野,归则止舍。
不知有天,无论在地。
东邻送丧,西邻生儿。
寒暑为垆,风雨鼓之。
销冶红颜,以就衰羸。
旷视今古,曷如蜉蝣。
智者亡何,聊以不忧。
王孙达生,厥师庄周。
庄周怖死,抑孰与俦。

查看原文

字义

【泅】

泅【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似由切《集韻》《韻會》徐由切,音囚。《說文》浮行水上也。《列子·說符篇》人有濱河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韻會》字本作汓。古以汓爲沒。或作泅。《集韻》亦作湭。

【海】

海【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集韻》或作。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珠】

珠【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章俱切《集韻》鍾輸切《正韻》專于切,珠曁魚。《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博物志》江珠,琥珀別名。

《正字通》山海經濫水注:漢水多之魚,狀如覆銚,是生珠玉數,歷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澤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黃環,西國琅玕碧珠,皆寶石名之以珠者也。

地名。《前漢·武帝紀》珠厓儋耳。《註》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邊出眞珠,故曰珠崖。《穆天子傳》天子舍于珠澤。《註》珠澤在越巂。《水經注》若水旁有光珠穴。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視玉珠樹。《註》論衡云:珠樹似珠,非眞珠也。

連珠,文家篇名。《傅序》連珠興於漢章帝之世,班固,賈逵,傅毅三子受詔作之,不指說事情,假喻達旨,合古詩勸興之義,欲使歷歷如貫珠,易睹而可悅也。《沈約·註連珠表》竊尋連珠之作,始於子雲,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若珠之結排也。

《韻補》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東行盜珠。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