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小时泊

出自:明代·王世贞《呈助甫》

拼音:[fēng][qiáo][xiǎo][shí][bó,pō]

平仄:平平仄平平

访我将何意,河山抱独愁。
汝南无月旦,吴越有春秋。
新序惭中垒,丰碑忆太丘。
枫桥小时泊,争唤孝廉舟。

查看原文

注释

【枫桥】桥名。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寒山寺附近。本称封桥,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而相沿作枫桥。
【小时】1.幼年或少年时候。 2.时间单位。我国古代每天分十二时﹐以十二地支依次标记。至近代每时又分为二﹐适与国外每天分二十四点钟相合﹐故沿称现行二十四分法之时为小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枫】

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方戎切《集韻》《韻會》方馮切《正韻》方中切,。《爾雅·釋木》楓,欇欇。《郭註》樹似白楊,葉圓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也。《埤雅》枝善搖,故字从風,葉作三脊,霜後色丹,謂之丹楓,其材可以爲式。

《說文解字》楓木,漢宮殿中多植之,故稱楓宸。

《南方草木狀》楓香樹,子大如鴨卵,曝乾可燒,惟九眞郡有之。

《蜀本草》楓脂,入地千年化爲虎魄。

《本草圖經》引《述異記》:南中楓木之老者爲人形,亦呼爲靈楓,蓋癭瘤也。《譚景升化書》老楓化爲羽人,無情而之有情也。

孫炎云:欇欇生江上,有寄生枝,高三四尺,生毛,一名楓子,天旱,以泥泥之卽雨。

《集韻》悲廉切,音砭。義同。

《唐韻》方愔切,音近分。《張衡·西京賦》木則樅栝椶楠,梓棫楩楓。嘉卉灌叢,蔚若鄧林。

《唐韻》符咸切,音凡。《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淹,臯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集韻》甫凡切,音䒦。與杋同。

【桥】

橋【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喬。《說文》水梁也。从木喬聲。喬高而曲也。橋之爲言趫也,矯然也。《史記·秦本紀》昭王五十年,初作河橋。

懸繩以度曰絚橋。《水經注》罽賔之境,絚橋相引。

器之有橫樑者曰橋。《儀禮·士昏禮》笲加于橋。《註》橋以庋笲。

桔橰上衡也。《淮南子·主術訓》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

橋泄,嫚也。《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

戾也。《呂覽·離謂篇》聽言而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

木名。《尚書大傳》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以喩父子。

陽橋。《春秋》魯地。

姓。《統譜》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塚,因爲氏。《史記·貨殖傳》橋姚致馬千匹,牛倍之。

《集韻》丘妖切,音蹺。《史記·河渠書》山行乗橋。《註》橋,一作,直轅車也。

《集韻》居勞切,音高。勁疾貌。《莊子·則陽篇》欲惡去就,於是橋起。

《韻會》渠廟切,音嶠。《禮·曲禮》奉席如橋衡。《疏》左低右昂,如橋之衡。

屈橋,壯健貌。《揚雄·河東賦》千乗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㟼。

《正韻》古弔切,音叫。義同。

《正韻》吉了切,音皎。《荀子·儒効篇》橋飾其情性。《前漢·武帝紀》陳湯橋發兵斬郅支。

《集韻》居夭切,音矯。人名。秦有盛橋。

【小】

小【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私兆切《正韻》先了切,蕭上聲。《說文》物之微也。从八从亅。見而分之。《徐曰》亅,始見也。八,分也。始可分別也。《玉篇》細也。《易·繫辭》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左傳·襄三十一年》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周禮·天官》有小卿,副貳,大卿,卽小宰等也。

狹隘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輕之也。《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狃於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

《詩·邶風》慍于羣小。《註》小,衆妾也。

《韻輯》白小,魚名。

叶蘇計切,音細。《白居易·懺悔偈》無始劫來,所造諸罪。若輕若重,無大無小。了不可得,是名懺悔。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泊】

泊【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音薄。止也。舟附岸曰泊。《杜甫詩》漾舟千山內,日入泊枉渚。

水貌。《前漢·郊祀歌》泊如四海之池。

澹泊,恬靜無爲貌。《老子·道德經》泊乎其未兆。

紛泊,飛走衆多之貌。《張衡·西京賦》霍繹紛泊。

漂泊,流寓也。《庾信·哀江南賦》下亭漂泊,高橋羈旅。

與薄同。《王充·論衡·率性篇》氣有厚泊,故性有善惡。

《集韻》匹陌切,音拍。猭。

小波也。《木華·海賦》㴸泊柏以迆颺。《註》泊,匹帛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