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藉醉眠

出自:明代·林鸿《泉石清逸》

拼音:[bì][cǎo][jiè,jí][zuì][mián]

平仄:仄仄平仄平

久为泉石人,了与世尘绝。
朝飧清涧霞,夜弄碧萝月。
扫石奏吾琴,寻泉饭胡麻。
长谣古苔篇,似是仙人家。
陶令归栗里,安石栖东山。
心将槁木灰,迹与浮云閒。
有时穷跻攀,落日更吟眺。
碧草藉醉眠,玄猿引长啸。
冥栖笑流俗,何用寰中名。
千秋放意气,永极云霞情。

查看原文

注释

【碧草】1.青草。 2.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可酿酒的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碧】

碧【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音筆。《說文》石之靑美者。《山海經》高山多靑碧。《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註》崐崘山有碧樹。《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註》碧有縹碧,有綠碧。

《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

《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

《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

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草】

草【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屮《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音懆。《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書·禹貢》厥草惟繇。《詩·小雅》在彼豐草。《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註》草艾,謂艾取草也。《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註》草,粗也。

《篇海》苟其禮也。《疏》草次,猶造次也。

《詩·小雅》勞人草草。《傳》草草,勞心也。

《易·屯卦》天造草昧。《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註》謂爲文之草藳。《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後漢·寵傳》蕭何草律。

《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姓。《正字通》草中。

《韻補》脞五切,徂上聲。《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此苟切,凑上聲。《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

【藉】

藉【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唐韻》慈夜切,音躤。《說文》祭藉也。《易·大過》藉用白茅。《註》薦藉于物。

《禮·曲禮》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註》藉,藻也。《疏》凡執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儀禮·聘禮註》藉謂繅也。繅所以蘊藉玉。

《孟子》助者,藉也。《趙岐註》猶人相借力助之也。《戰國策》藉兵乞食于西周。

《前漢·薛廣德傳》廣德爲人溫雅有醞藉。《註》寬博有餘也。

《後漢·隗囂傳》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所以慰藉之良厚。

《綱目集覽》身之所依曰藉。

《釋名》咀藉也,以藉齒牙也。

秦昔切,音籍。狼藉,離披雜亂貌。《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藉藉,無復至江都。

《周語》宣王卽位,不藉千畝。《前漢·文帝紀》其開藉田。

《穀梁傳·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註》藉謂貢獻。

《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註》藉,繩也。

《史記·武安侯傳》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註》藉,蹈也。

姓。《國語》藉偃,晉大夫。

《唐韻古音》讀胙。《史記·商君傳》註新序論:周室歸藉。《索隱》藉音胙。

《韻補》秦二切。《班固·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禽相鎭壓,獸相枕藉。

【醉】

醉【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將遂切,音檇。《正韻》爲酒所酣曰醉。《書·酒誥》德將無醉。《詩·大雅》旣醉以酒。

心醉。《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

骨醉。《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

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

《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

《字彙補》精崔切,音嶉。《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一曰潰也。《正字通》醉必伐德喪儀,酒誥、賓筵言之甚詳,未有醉能卒其度量不至亂者。因卒立義,說文誤。

【眠】

眠【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麫平聲。《說文》翕目也。《釋名》泯也。無知泯泯也。《玉篇》寐也。《後漢·第五倫傳》竟夕不眠。《三國志·趙雲傳》先主與雲同牀眠臥。《列子·周穆王篇》西極古莽國,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東極阜落國,其民常覺而不眠。

凡草木之偃者亦曰眠。《三輔故事》漢苑有柳,如人形,一曰三眠三起。

凡鳥獸之偃息皆曰眠。《杜甫詩》沙上鳧雛傍母眠。

《宋史·禮志》諸王聘妃有眠羊臥鹿等物。

芊眠,茂密貌。《陸機·文賦》淸麗芊眠。《註》文采茂密貌。

色深貌。一曰遙視闇未明也。《張衡·南都賦》靑冥䀒瞑。《註》言林木眾色幽昧也。䀒瞑與芊眠同。互見䀒字註。

姓。見《姓苑》。

《集韻》彌殄切,麫上聲。《揚子·方言》楚郢謂欺謾爲眠娗。一曰偄劣。

《列子·力命篇》眠娗諈諉。《註》眠娗,不開通貌。一曰以言相嗤弄也。

《集韻》眠見切,音麫。《類篇》偃息也。

《博雅》眠眩,亂也。《揚子·方言》凡飲藥傅藥而毒,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眠。或謂之眩。

《韻會》或作泯。《史記·司馬相如·大人賦》視眩眠而無見。《前漢書》作眩泯。《師古曰》目不安也。

《集韻》彌盡切,音泯。視也。《說文》本作瞑。从目冥,會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