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然具中和

出自:明代·林鸿《感秋 其四》

拼音:[kuài][rán][jù][zhōng,zhòng][hé,hè,huó,huò,hú]

平仄:仄平仄平平

太古号无事,其人如鹿麋。
块然具中和,焉用礼乐为。
三皇不同轨,五帝亦异治。
练弦与明水,汲汲挽其漓。
哇淫起郑卫,绵蕞纷秦仪。
聋盲世耳目,真朴无复遗。
大运暂衰歇,至理岂盈亏。
雁行与鱼跃,谁用此道推。
所以横渠翁,千古有馀悲。

查看原文

注释

【块然】1.孤独貌;独处貌。 2.木然无知貌。 3.安然。 4.形容具体﹑真切。 5.犹魁然。形容高大。
【中和】1.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 2.中正平和。 3.道教语。指元气。 4.化学﹑物理名词。(1)指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成盐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而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块】

块【備考·丑集】【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音月。(塊)《唐韻》苦對切《集韻》苦怪切《韻會》苦潰切《正韻》苦夬切,音蒯。《說文》墣也。《博物志》徐州人謂塵土爲蓬塊。《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出亡,過衞,衞不爲禮,出于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

《儀禮·喪服》凡喪居倚廬,寢苦枕塊。

造物之名曰大塊。《莊子·大宗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郭璞·江賦》煥大塊之流形。

壘塊,胷中不平也。《世說》晉阮籍胷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銜塊,請罪也。《唐書·宗紀》天寶末,安祿山反,帝欲禪位太子。楊貴妃銜塊請死,帝意沮,乃止。

孑也。一曰楚人謂我曰塊。《楚辭·九辯》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雲而永歎。《陸機·文賦》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

《類篇》苦會切,音檜。義同。

與蕢通。互見凷字註。

【然】

然【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如延切,音䔳。《說文》燒也。《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集韻》通作䕼。

《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廣韻》語助。《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註》然之言焉也。

《廣韻》如也。《詩·邶風》惠然肯來。《禮·檀弓》貿貿然來。

承上接下語。《禮·曲禮》然後客坐。

《檀弓》然則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註》然猶而也。

果然,獸名。《周禮·春官·巾車》然。字註。

率然,蛇名。《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連然,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燕然,山名。《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姓。《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叶而鄰切,音人。《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

【具】

具【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其遇切《集韻》《韻會》衢遇切《正韻》忌遇切,音懼。《說文》共置也。《廣韻》備也,辦也,器具也。《儀禮·饋食禮》東北面告濯具。《前漢·劉澤傳》田生子請張卿臨,親修具。《註》師古曰:具,供具也。《荀子·王制篇》具具而王,具具而霸。《註》言具其所具也。

與俱通。《詩·小雅》則具是違。《詩詁》俱也。

姓。《左傳》有具丙。

《詩·小雅》爾牲則具。《註》居律反,音橘。

《韻補》叶忌救切,求去聲。《漢·馬融·廣成頌》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虞人植旍,獵者效具。車弊田罷,從入禁囿。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和】

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