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创被血窜榛棘

出自:明代·李攀龙《代香山寺老僧答》

拼音:[guǒ][chuàng,chuāng][bèi,pī][xiě,xuè][cuàn][zhēn][jí]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老僧何处来迎客,身无袈裟足无舄。
虽有弟子今流离,独向空山种麻麦。
先时长者布黄金,大师说法如来席。
浮图中霄天乐下,禅台雨花坐盈尺。
共道当朝少游幸,唯此祗园有恩泽。
綵丈晴连鹦鹉林,宫娥晚傍蟾蜍石。
侍从求看贝叶编,焚香再拜开琳碧。
我往能言西域文,珠函为取华严译。
自复悬灯香炉峰,君其问腊庭中柏。
何曾马绕招提鸣,未见沙门畜四兵。
突厥公然驰赤县,湖外秋风笳吹声。
犹疑穷谷岂遽至,已闻野哭尸纵横。
裹创被血窜榛棘,问之不答惨且惊。
须臾马驼蔽陵壑,三骑五骑擐长缨。
抨弓北岭饮南涧,骄气直欲凌欃枪。
一骑常驱百汉人,一人常联二骑行。
翻身仰射罘罳落,束茅纵火烧朱甍。
岂无卓锡笞其背,佛力不祐人心倾。
西堂北丘缘业恶,寺前荒冢遂峥嵘。
亦是官军入援急,匈奴飏去归其营。
匍匐渐从草莽出,昼伏夜走同狐鼪。
衣钵荡尽微躯在,性命真如飞鸟轻。
丈人岂愿闻丧乱,神州岂宜有战争。
故人更邀住庐岳,万乘垂衣右北平。
燕中耆旧寄书说,早晚单于和议成。
语罢空林转萧瑟,茫茫天地终何情。

查看原文

注释

【裹创】1.亦作"裹疮"。 2.包扎伤口。
【榛棘】1.犹荆棘。 2.引申为阻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裹】

裹【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韻會》古火切,音果。《玉篇》包也。《詩·大雅》乃裹糇糧。《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

《宋玉·高唐賦》綠葉紫裹。《註》裹,猶房也。

《郭璞·江賦》濯穎散裹。《註》裹,謂草實也。

《說文》纏也。

《集韻》古臥切,音過。義同。

《韻會》指所包之物也。

【创】

創【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戧音瘡。《說文》傷也。本作刅,或作創。《徐曰》此正刀創字。言刃所傷也。《前漢·曹參傳》身被七十創。

《前漢·班固敘傳》禮義是創。《註》師古曰:創,始造之,音初良反。

《唐韻》初亮切,瘡去聲。始也,造也。《孟子》創業垂統。

傷也。《前漢·匈奴傳》人民創艾戰。

懲也。《書·益稷》子創若時。《註》禹自言懲丹朱之惡,不敢慢遊也。

《集韻》千羊切,音鏘。瑲,或作創。瑲瑲,玉聲。

《玉篇》古文瘡字。《禮·曲禮》頭有創,則沐。餘詳疒部十畫。

【被】

被【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皮彼切《集韻》《韻會》部靡切,被銘》被雖溫,無忘人之寒。無厚于己,無薄于人。

《唐韻》皮義切,音髲。覆也。《詩·大雅》天被爾祿。《箋》天覆被女以祿位,使祿福天下。

及也。《書·堯典》光被四表。

表也。《儀禮·士昏禮》笲緇被纁裹加于橋。

具也。《戰國策》械器被具。

帶也。《前漢·韓王信傳》國被邊,匈奴數入。

加也。《前漢·高帝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註》爲酒所加也。

把中也。《周禮·冬官·廬人》凡爲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被而圍之。

負也。《後漢·賈充傳》被羽先登。

被廬,晉地名。《晉語》乃大蒐于被廬。

《韻會》攀糜切,音披。《廣雅》裮被,不帶也。《屈原·離騷》何桀紂之猖被兮。《前漢·揚雄傳》被夫容之朱裳。

荷衣曰被。《左傳·襄十四年》被苫蓋。

《古今人表》被衣,人名。《莊子·知北遊》齧缺問道乎被衣。

姓。《前漢·王褒傳》宣帝時,徵能《楚辭》,九江被公召見誦讀。《通志·氏族略》鄭有大夫被詹,《漢書》有牂牁太守被條。通作披。

【血】

血【申集下】【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呼決切,音泬。《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易·說卦傳》坎爲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大戴禮》血者猶血。《註》血,憂色也。

《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韻補》胡桂切,叶音惠。《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窜】

竄【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于戎翟之閒。《前漢·蒯通傳》奉頭䑕竄。

《廣韻》放也,誅也。《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

藏也,隱也。《賈誼·弔屈原文》鸞鳳伏竄兮,鴟鴞翱翔。《晉語》可以竄惡。《註》隱也。

《爾雅·釋詁》竄,微也。《疏》竄行之微也。《晉語》敏能竄謀。《註》微也。

《史記·倉公傳》卽竄以藥,旋下病已。《註》竄,以藥薰之也。

改易也。《韓愈詩》漬墨竄古史。

《廣東新語》增城謂屋曰竄。

《集韻》七丸切,爨平聲。入穴也。

《韻會小補》誘人爲惡曰竄。俗曰攛掇。

叶倉甸切,音茜。《蘇轍·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以變。遙想彼中人,狀類麖鹿竄。

《集韻》《韻會》取外切,音襊。亦逃也。

【榛】

榛【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說文》木也。《詩·邶風》山有榛。《大雅》榛楛濟濟。一曰蕪也。《揚雄·反騷》枳棘之榛榛兮。《註》榛榛,梗穢貌。

《說文》栗。《徐曰》今五經皆作榛,榛有臻至之義。

《禮·曲禮》婦人之摰,椇榛脯脩棗栗。《釋文》古本作訓果實。古字分,今通用。

《韻會》或作樼。《左思·蜀都賦》樼栗罅發。《註》榛樼同。

榛筓,婦人喪服。《禮·檀弓》榛以爲筓,長尺而總八寸。

聚木曰榛。《淮南子·原道訓》木處榛巢,水居窟穴。

《集韻》慈鄰切,音秦。鉏臻切,音蓁。將先切,音箋。義同。

叶渠年切,音近䖍。《司馬相如·弔二世賦》汨淢靸以永遊兮,注平臯之廣衍。觀衆樹之蓊薆兮,覽竹林之榛榛。衍平聲。

【棘】

棘【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紀力切,音殛。《說文》小棗叢生者。《詩詁》棘如棗而多刺,木堅,色赤,叢生,人多以爲藩。歲久無刺,亦能高大如棗。木色白者爲白棘,實酸者爲樲棘,亦名酸棗。《詩·邶風》吹彼棘心。《疏》棘,木之難長養者。

《爾雅·釋木》終牛棘。《註》卽馬棘也,刺粗而長。

執囚之處爲叢棘。《易·坎卦》係用纆,寘于叢棘。《左傳·哀八年》邾子無道,吳子囚諸樓臺,栫之以棘。

九棘,外朝也。《禮·王制》史以獄成吿于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吿于大司,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註》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與戟通。《禮·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而逐之。《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

地名。垂棘、赤棘,春秋晉地。

藥名。《本草》天門冬,一名天棘。

棘扈,鳥名。《賈逵云》棘扈,竊丹,爲果驅鳥者也。

與僰通。《禮·王制》四夷,西曰僰。

姓。《論語》棘子成。

《唐韻》居里切,音紀。

《廣韻》居吏切,音記。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