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小亦已挠

出自:明代·李攀龙《杂兴 其三》

拼音:[zhù][xiǎo][yì][yǐ][náo]

平仄:仄仄仄仄平

良材出大国,群构集明堂。
欂栌相支持,榱桷硕且长。
飞栋郁云兴,高轩间重梁。
众人称壮丽,输子起彷徨。
柱小亦已挠,朽蠹处中央。
迨天方晦阴,室家罗四厢。
行者苦无休,居者歌慨慷。
风雨一漂摇,不知僵路傍。

查看原文

字义

【柱】

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韻會》《正韻》直主切《集韻》重主切,除上聲。《說文》楹也。《廣雅》楹謂之柱。《前漢·成帝紀》腐木不可以爲柱。

底柱,山名。《書·禹貢》東至于底柱。

上柱國、柱下史。皆官名。《戰國策》爵爲執珪,官爲柱國。《漢官儀》侍御史爲柱下史。

《前漢·禮樂志》柱工員二人。《註》柱工,主箏瑟之柱。

應劭曰:柱下史法冠,一曰柱後,以鐵爲柱也。《蔡邕·獨斷》柱後惠文冠。

《唐韻》知庾切《集韻》《正韻》冢庾切,音主。柱夫,草名。《爾雅·釋草》柱夫,搖車。

《集韻》《類篇》《韻會》株遇切,音駐。與拄通。掌也,刺也。《前漢·朱雲傳》連柱五鹿君。

枝柱曰柱。《韓愈·王適墓銘》鼎也不可以柱車,馬也不可以守閭。

【小】

小【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私兆切《正韻》先了切,蕭上聲。《說文》物之微也。从八从亅。見而分之。《徐曰》亅,始見也。八,分也。始可分別也。《玉篇》細也。《易·繫辭》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左傳·襄三十一年》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周禮·天官》有小卿,副貳,大卿,卽小宰等也。

狹隘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輕之也。《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狃於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

《詩·邶風》慍于羣小。《註》小,衆妾也。

《韻輯》白小,魚名。

叶蘇計切,音細。《白居易·懺悔偈》無始劫來,所造諸罪。若輕若重,無大無小。了不可得,是名懺悔。

【亦】

亦【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睪。總也,又也。

傍及之詞。

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亦本作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挠】

撓【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奴巧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巧切,鐃上聲。《說文》擾也。《釋名》物繁則相雜撓也。《左傳·成十三年》撓亂我同盟。《註》乃卯反。或作摎。

《說文》一曰捄也。

《集韻》《韻會》《正韻》尼交切,音鐃。抓也,搔也,亦擾也。

屈也。《孟子》不膚撓。《趙岐註》讀平聲。或作。

《集韻》《韻會》《正韻》女敎切,音鬧。義同。《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史記·酷吏傳》所愛者,撓法活之。《前漢·劉向傳》不撓衆枉。

《唐韻》呼毛切《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音蒿。攪也。《前漢·鼂錯傳》匈奴之衆易撓亂也。《註》火高反,其字从手。

《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繞。亦屈也。與揉同。

《集韻》《韻會》人要切,饒去聲。纏也。與繞同。《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或作撓。

《集韻》馨幺切,音嘵。撓挑,宛轉也。《正字通》撓橈,从手从木,古互通。與鐃从金,音同義異。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