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城阙浮槎下

出自:明代·李攀龙《赠符台卿李伯承出使东藩 其一》

拼音:[hǎi][bīn][chéng][quē,què][fú][chá][xià]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汉宫春色照兰台,符节分曹右掖开。
司马长卿词客幸,东方曼倩侍臣才。
海滨城阙浮槎下,天上风云拥传来。
无那故人常伏枕,论诗还为一衔杯。

查看原文

注释

【海滨】海边;沿海地带:~浴场丨~城市。
【城阙】1.城门两边的望楼。 2.都城;京城:心存城阙。 3.帝王居住之处;宫阙:九重城阙烟尘生|城阙壮丽|海市蜃楼,犹如城阙。
【浮槎】1.槎﹐同"查"。木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2.槎﹐同"查"。木筏。指木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海】

海【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集韻》或作。

【滨】

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賓。水際也。《書·禹貢》海濱廣斥。

地近亦曰濱。《史記·貨殖傳》鄒魯濱洙泗。

《韻會》毗賓切。與頻通。《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箋》頻作濱,厓也。

《韻補》叶眠切,音邊。《蘇轍詩》送我出重嶺,長揖淸江濱。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頃田。《集韻》或作瀕。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阙】

闕【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說文》門觀也。《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玉篇》象魏闕也。《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正韻》宮門雙闕也。《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

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古今注》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傳》乗城而見闕。《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註》闕,象魏也。《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

《秦本紀》築冀闕。《註》劉伯莊云: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廣韻》失也,過也。

《集韻》乏也,空也。

《增韻》不恭也。

《玉篇》少也。《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廣韻》不供也。《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爲罪。《註》闕,不供也。

《增韻》虛也。《禮·禮運》三五而闕。《註》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增韻》游車補闕者曰遊闕。《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註》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游闕四十乗。《註》游車,補闕者。

不合也。《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註》此兵法之言也。闕,不合也。

毀也。《禮·曾子問》入自闕。《註》闕,謂毀宗也。

《正韻》闕翟后服刻繒爲衣,不畫也。《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註》闕狄,畫羽飾。展衣,白衣也。《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劒名。《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國名。《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註》闕鞏國所出鎧。

獸名。《爾雅·釋獸》闕洩多狃。《疏》闕泄,獸名。其脚多狃。狃,指也。

山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闕,北極之山也。

塞名。《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註》闕,塞名也。

《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註》括地志云:在洛州南十九里。

《廣韻》姓也。出下邳。漢有荆州刺史闕羽三。

《正韻》亦作屈。

《正韻》其月切,音橜。《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吳語》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註》闕,穿也。《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註》穿地至泉曰闕。

《韻補》叶音檜。《程曉·贈傅詩》元服初加,萬福咸會。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叶音乞。《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叶音卻。《鄭虔季·贈陸雲詩》閶闔,南端啟籥。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浮】

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槎】

槎【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韻會》仕下切《集韻》側下切《正韻》茶下切,。《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尚書·刋木註》刋,槎其木。

《唐韻》仕加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加切,音查。義同。

桴也。同查。見查字註。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