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有栳

出自:明代·李梦阳《河之渚》

拼音:[yì][huò][yǒu,yòu][lǎo]

平仄:仄仄仄仄

河之渚,凫雁与与。
我驾我车,载言送汝。
河水濞濞,汝舟淠淠。
冬十有一月,甲申者岁。
河之沙,浩浩其霜。
人庐人处,子也独行。
庐匪不怀,兹非我邦。
岂无念处,旋我旧乡。
旧山有庐,溪则有鱼。
有车马驱,有琴瑟笙竽。
烈风旆旆,寒日冰濑,汝征汝迈。
山有栲,亦或有栳
鱼潜于渊,或在于沼。
刍荛之言,君子敬听。
慎尔威仪,择尔友朋。

查看原文

字义

【亦】

亦【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睪。總也,又也。

傍及之詞。

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亦本作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或】

或【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集韻》越逼切,音閾。《說文》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

《廣韻》胡國切《集韻》《韻會》《正韻》穫北切,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易·乾卦》或躍在淵。《朱子·本義》疑而未定之辭。

與惑通。怪也。《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按六書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爲疑或字,後人加土爲域,加心爲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義而忘之矣。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栳】

栳【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盧皓切《集韻》魯皓切,䇭。《正字通》栲栳,盛物器,卽古之簝,屈竹爲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