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问讯江湖前

出自:明代·何景明《醉歌赠子容使湖南便道归省兼讯献吉》

拼音:[wéi,wèi][wǒ][wèn][xùn][jiāng][hú][qián]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徐卿此行壮观莫与伍,东将入吴西入楚。
都门怅饮慨今昔,酒酣拔剑为汝歌起舞。
圣朝分封重茅土,词林礼桨超前古。
冠冕诸邦拱至尊,册书十道开天府。
匡庐峰南绕江汉,洞庭武昌半楼观。
寿酒花开海上堂,使舟草满湘西岸。
忆卿翻飞霄汉里,结交岂少青云士。
眼中何人最知己,十年之交吾与李。
李生近买阳羡田,又欲鼓柁襄江船。
风尘落日倘相遇,为我问讯江湖前

查看原文

注释

【为我】战国时期杨朱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
【问讯】1.互相通问请教。 2.打听。 3.问候;慰问。 4.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
【江湖】旧时泛指四方各地:走~ㄧ闯~ㄧ流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问】

問【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

《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

《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

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註》淑,善。問,訊囚也。

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不至。《註》問,命也。

姓。《廣韻》今襄州有之。《正字通》明問智,成化貢士。

《正韻》與聞同,聲問也。《詩·大雅》宣昭義問。《又》亦不隕厥問。

【讯】

訊【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思晉切,音信。問也。《詩·小雅》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傳》訊,問也。《公羊傳·僖十年》荀息曰:君嘗訊臣矣。《註》上問下曰訊。

《玉篇》辭也。《爾雅·釋言》言也。《郉疏》訊,問以言也。《詩·小雅》執訊獲醜。《傳》訊,辭也。《箋》言也。《疏》謂其有所知識,可與之爲言辭。

《爾雅·釋詁》告也。《疏》訊者,告問也。《詩·風》夫也不良,歌以訊之。《傳》訊,告也。韓詩曰:諫也。

讓也。《吳語》乃訊申胥。《註》告讓也。

書問。《左傳·文十七年》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註》執訊,通訊問之官。《荀卿·雲賦》行遠疾速,而不可託訊者與。《註》訊,書問也。

鞫罪。《周禮·秋官·小司》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治也。《禮·樂記》訊疾以雅。《註》訊,亦治也。雅,樂器,奏此以治舞者之疾。

《博雅》動也。《韻會小補》振訊,整理之義,見《左傳·隱四年孔疏》。

通作誶。《詩·大雅》執訊連連。《箋》訊,言也。亦作誶。

《史記·賈誼傳》訊曰已矣。《註》李奇曰:訊,告也。張晏曰:《離騷》丁寧亂辭也。索隱曰:重宣其意也。《漢書》作誶。

通作迅。《禮·樂記》訊疾以雅。《註》奮訊也。《釋文》訊,本又作迅。

《前漢·揚雄傳》猋駭雲訊。《師古註》訊,亦奮訊也。《文選》作迅。

《集韻》須閏切,音濬。《說文》義同。

《集韻》雖遂切,音隧。與譢同。問也,告也,讓也,諫也。亦通作誶。

《詩·小雅》凡百君子,莫肯用訊。《朱傳》訊,音息悴切。叶上瘁下退。

叶息七切,音悉。《左思·魏都賦》翩翩黃鳥,銜書來訊。人謀所尊,鬼謀所秩。李善讀。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湖】

湖【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大陂也。《周禮·夏官·職方氏》楊州,其浸五湖。《水經注》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上湖,滆湖。

水名。《水經注》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

州名。《廣輿記》屬浙江,吳曰吳興,隋唐曰湖州,今爲湖州府。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