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径孤根半蚀苔

出自:明代·何景明《古松行》

拼音:[zè][jìng][gū][gēn][bàn][shí][tái,tāi]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岳州地多古松树,千株万株植官路。
故老犹能记岁年,行人不解知朝暮。
临江西来烟雾起,夹谷连山一百里。
黛色寒通七泽云,秋声夜捲三江水。
郡城之北江水东,鄂王祠庙丹青空。
英雄为谟本宏远,古水至今多烈风。
忠魂义魄杳何在,故物依然见遗爱。
繁枝百世人不剪,直气千寻我当拜。
六年前过蒲圻城,古松阴中三日行。
空山倒挂雷雨黑,盛夏常贮炎风清。
邮亭传舍总萧瑟,郁抱烦襟亦飘逸。
回岩峭壁奔洪涛,老蔓长藤翻白日。
只今复向巴立道,野草渐多松渐少。
仄径孤根半蚀苔,夕阳几树空垂茑。
昔时所见合抱材,断枝落叶随蒿莱。
过客山中想清籁,行徒道上愁黄埃。
辇山舆岭万千重,半作豪家楼上栋。
古人之力今人劳,大厦明堂不得用。
年年官吏催斧斤,故老虽怒那敢嗔。
傍枝出地子成树,野妇山樵摧作薪。
驿前数干聊可数,我忽见之再三抚。
霜皮露甲如虬蟠,雾鬣烟鬟学龙舞。
阴森气象凛犹昔,翠色长标不可侮。
荒林旷野识者稀,终为谁家起廊庑。
回首鄂庙秋山阿,庙前之树无高柯。
鬼神诃护亦徒尔,英灵不返将如何。
达人且勿怨摇落,志士胡为伤轗轲。
君看世事尽如此,拔剑听我松前歌。

查看原文

注释

【仄径】狭窄的小路。
【孤根】1.独生的根。谓孤独无依或孤独无依者。 2.独立的根基;独特的根底。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仄】

仄【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說文》厠本字。通作側。

平仄,字聲也。

仄慝,月行遲也。占家曰: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仄慝則王侯其肅。

赤仄,錢名。

《六書本義》湢仄,水流貌。作㳁,非。

稫仄,禾密貌。作稫稄,非。从厂从人。厂音罕,山石之厓巖。人處厂下,有慮傾側之象。

【径】

徑【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古定切《韻會》《正韻》吉定切,音徑。《說文》步道也。《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玉篇》小路也。《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徑路。《疏》徯徑,細小狹路。《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註》徑容牛馬。《疏》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禮·月令》審端徑術。《三輔決錄》蔣詡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游。

《廣雅》徑,袤也。《禮·曲禮》送喪不由徑。《註》徑,邪路也。

疾也,直也。《史記·大宛傳》張騫曰: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從蜀宜徑。《註》如淳曰:徑,疾也。《唐書·盧藏用傳》仕宦之捷徑。

直波也。《爾雅·釋水》直波爲徑。《註》言徑涏。

《集韻》徑,直也。《禮·檀弓》有直情而徑行者。

猶行也。《左傳·僖二十五年》晉趙衰以壺飱從徑,餒而弗食。

《集韻》堅靈切,音經。行過也。《史記·高祖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

《韻會》通作俓。《史記·司馬相如傳》俓峻赴險。

與竟通。《史記·淳于髡傳》不過一斗,徑醉矣。

【孤】

孤【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

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

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

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

《集韻》負也。《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

獨孤,複姓。《徐鉉曰》于文子瓜爲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

【根】

根【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痕切,音跟。《說文》木株也。《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廣韻》根,柢也。《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博雅》始也。

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

金根,車名。《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

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

竹根,杯名。《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

雲根,山名。《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

姓。《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

叶經天切,音堅。《三略軍讖》侵侮下民,國內譁諠。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半】

半【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

《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蚀】

蝕【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音食。《廣韻》敗創也。《玉篇》日月蝕也。《釋名》日月虧曰蝕,稍小侵虧如蟲食草木之葉。《漢書·韋昭註》虧敗曰蝕。《晉書·天文志》十煇,五曰闇,謂日月蝕。或曰脫光也。《春秋》本作食。

《韻會》凡物侵蠹皆曰蝕。

《集韻》六直切,音力。谷名,在杜南。《前漢·高帝紀》從杜南入蝕中。《李奇註》蝕音力。《如淳曰》蝕,入漢中道川谷名。

盧東切,音籠。與豅同。詳豅字註。或作。

【苔】

苔【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集韻》亦作菭。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