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知思棣萼

出自:明代·何景明《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

拼音:[qíng][zhī,zhì][sī,sāi][dì,dài,tì][è]

平仄:平平平仄仄

汝弟犹吾弟,君家更几家。
情知思棣萼,愁与对椒花。
酒罢看参远,灯寒望斗斜。
相怜谢池草,明日又春华。

查看原文

注释

【情知】深知:情知覆水也难收|黄祖兵败将亡,情知守把不住,遂弃江夏。
【棣萼】1.亦作"棣蕚"。 2.比喻兄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情】

情【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情,實也。《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叶慈良切,音牆。《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思】

思【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恖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

《大雅》神之格思。

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

《魯頌》思樂泮水。

《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悲也。《詩·小雅》䑕思泣血。《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註》道德純備謂之思。《音義》思,息嗣反。

如字。

叶相居切,音須。《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叶桑才切,音腮。多鬚貌。《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念也。《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說文》从心囟聲。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棣】

棣【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特計切《集韻》《正韻》大計切《韻會》他計切,音第。《說文》白棣也。《爾雅·釋木》常棣,棣。唐棣,栘。《詩·召南》何彼穠矣,唐棣之華。《小雅》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陸璣·常棣疏》白棣如李而小,如櫻桃正白。

有赤棣樹,亦似白棣,葉如刺楡而微圓。子正赤,如郁李而小,五月始熟,關西天水隴西多有之。《唐棣疏》唐棣,奧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車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

無棣,齊地名。《左傳·僖四年》北至于無棣。

《廣韻》車下木。

姓。《統譜》王莽司馬棣並。

《集韻》徒二切,音地。

《五音集韻》徒對切,音隊。義同。

《集韻》徒耐切《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棣棣,閑習貌。《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類篇》他計切,音替。通也。《前漢·律志》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

【萼】

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五各切《韻會》逆各切,音鄂。《玉篇》花萼也。《晉書·皇甫謐傳》春華發萼,夏繁其實。《束皙·白華詩》白華朱萼。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