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畴从帝锡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其一》

拼音:[jiǔ][chóu][cóng,zòng][dì][xī]

平仄:仄平平仄平

壮年多轗轲,晚节叹行藏。
故国颓纲秽,新朝明德香。
雄材能预算,大略固难量。
迭出神兵速,无敌我武扬。
本图服叛逆,何止剪诪张。
西讨穷于阗,东征过乐浪。
彗侵天垒壁,光动太白铓。
整整车徒盛,鳞鳞旗鼓望。
天皇深责重,贤帅庙谟臧。
江左将擒楚,河阳已灭商。
英雄皆入彀,强禦敢跳梁。
采访轩车闹,司农官吏忙。
轻徭常力足,薄赋不财伤。
勋业超秦汉,规模迈帝王。
流言无管蔡,奇计有平良。
增葺新文物,耕耘古战场。
蛟龙方奋迅,雕鹗得翱翔。
偶遇风云会,争依日月光。
永酬千古耻,一怒四夷攘。
虎帐十年梦,龙庭几度霜。
迎降初请命,出郭远相将。
久敌真宜死,宽恩何敢当。
赦书民有幸,歌咏寿无疆。
扶杖听黄诏,称觞进白狼。
散财竭库藏,拔将出戎行。
殷绝仁犹在,周倾道不亡。
来招燕郡内,入觐大食傍。
戎服貂裘紫,星轺駮马苍。
中春辞北望,初夏过西凉。
瀚海汹而涌,阴山彷且徨。
闲云迷去路,疏雨润行装。
出处空兴叹,风光自断肠。
典刑陈故事,利病上封章。
天下援深溺,中州冀小康。
风俗乘丧乱,筹策要优长。
痼疾如神附,游魂笑鬼伥。
仁术能骨肉,灵药起膏肓。
避祸宜缄口,当言肯括囊。
遭谗心欲剖,涉苦胆先尝。
北漠绝穷域,西隅抵大洋。
诗书犹不废,忠信未能忘。
毡补连腮帐,绳穿朽脚床。
郊行长野兴,人静若禅房。
回鹘交游熟,昆崙事迹详。
风烟多黯黯,云水两茫茫。
灾变垂乾象,妖氛翳太阳。
髯龙三岛去,玉叶一枝芳。
明主初登极,愚臣敢进狂。
九畴从帝锡,五事合天常。
大乐陈金石,朝服具冕裳。
降升分上下,进退有低昂。
拓境时方急,郊天且未遑。
应兵无血刃,降虏自壶浆。
按堵无更肆,因敌不馈粮。
宸心尊德义,圣政济柔刚。
恩泽涵诸夏,威棱震八荒。
势连西域重,天助北方强。
举我陪三省,求贤守四方。
锦衣捐毳褐,肉食弃糟糠。
隐逸求新仕,流亡集故乡。
百官欣戴舜,万国愿归唐。
耕钓咸生遂,工商乐未央。
会将封泰岳,行看建明堂。
自叹才雕篆,长惭学面墙。
君恩予久负,贤路我深妨。
覆餗恒忧惧,持盈实恐惶。
故山松径碧,旧隐菊花黄。
太守方遗舄,初平政牧羊。
厚颜居此位,若已纳于隍。
吟啸须归去,香山老侍郎。

查看原文

注释

【九畴】1.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 2.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九】

九【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姓。

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集韻》《正韻》通。

【畴】

疇【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酬。耕治之也。

《禮·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疏》穀田曰田,麻田曰疇。《齊語》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註》麻地曰疇。

《左傳·襄三十年》取我田疇而伍之。《註》畔爲疇。《史記·秦始皇紀》男樂其疇,女修其業。

《爾雅·釋詁》疇,誰也。《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傳》疇,誰也。

《韻會》曩也。《左傳·宣二年》羊斟曰:疇昔之羊子爲政。《註》疇昔,猶前日也。《左思·蜀都賦》嗟見偉於疇昔。

《史記·歷書》故疇人子弟分散。《如淳註》家業世世相傳爲疇。

類也。《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傳》疇,類也。《戰國策》今髠賢者之疇也。《註》疇,類也。

匹也。《易·否卦》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疏》疇謂疇匹。《嵆康·贈秀才入軍詩》咬咬黃鳥,顧疇弄音。《註》疇,匹也。

《五音集韻》雍也。《淮南子·俶眞訓》今夫樹木者,灌以瀿水,疇以肥壤。《註》疇,雍也。

等也。《前漢·宣帝紀》疇其爵邑。《註》漢律,非始封十減二。疇者,等也,言不復減也。《後漢·祭遵傳》疇,等也。言功臣子孫,襲封與先人等。

澤名。《淮南子·本經訓》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註》疇華,南方澤名也。

國名。《周語》摯疇之國也,由太任。《註》摯,疇,二國名。

姓。摯疇之後。《左傳·哀十三年》疇無餘,謳陽,自南方。《註》二子,越大夫。

《韻補》叶如切,音除。《韓愈·王弘中銘》方乎所部,禁絕浮屠。風雨順易,秔稻盈疇。

【从】

从【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

《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廣韻》《集韻》》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

《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集韻》《類篇》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從)

【帝】

帝【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锡】

錫【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㒪《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裼。《說文》銀鉛之閒。从金易聲。《徐曰》銀色而鉛質也。《詩·衞風》如金如錫。《傳》金錫鍊而精。《爾雅·釋器》錫謂之鈏。《疏》錫,金白鑞也。一名鈏。

《博雅》赤銅謂之錫。

《爾雅·釋詁》賜也。《易·師卦》王三錫命。《書·堯典》師錫帝曰。《傳》錫,與也。《左傳·莊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註》錫,賜也。《禮·緯文》九錫,一曰輿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戸、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曰弓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

粉錫,胡粉也。

姓。《吳志》漢末有錫光。

地名。《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麇,至於錫穴。《前漢·功臣表》無錫侯多軍。

《集韻》斯義切,音瀃。予也。本作賜。

《五音集韻》思積切,音昔。細布也。《禮·雜記》加灰錫也。《註》取緦以爲布,又加灰治之,則曰錫,言錫然滑易也。《儀禮·大射儀》冪用錫若絺。《註》錫,細布也。《疏》謂之錫者,治其布,使之滑易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被阿錫。《註》錫,布也。

《集韻》他歷切,音逖。髲也。

大計切,音弟。義同。

相关诗句
香山老侍郎 吟啸须归去 若已纳于隍 厚颜居此位 初平政牧羊 太守方遗舄 旧隐菊花黄 故山松径碧 持盈实恐惶 覆餗恒忧惧 贤路我深妨 君恩予久负 长惭学面墙 自叹才雕篆 行看建明堂 会将封泰岳 工商乐未央 耕钓咸生遂 万国愿归唐 百官欣戴舜 流亡集故乡 隐逸求新仕 肉食弃糟糠 锦衣捐毳褐 求贤守四方 举我陪三省 天助北方强 势连西域重 威棱震八荒 恩泽涵诸夏 圣政济柔刚 宸心尊德义 因敌不馈粮 按堵无更肆 降虏自壶浆 应兵无血刃 郊天且未遑 拓境时方急 进退有低昂 降升分上下 朝服具冕裳 大乐陈金石 五事合天常 九畴从帝锡 愚臣敢进狂 明主初登极 玉叶一枝芳 髯龙三岛去 妖氛翳太阳 灾变垂乾象 云水两茫茫 风烟多黯黯 昆崙事迹详 回鹘交游熟 人静若禅房 郊行长野兴 绳穿朽脚床 毡补连腮帐 忠信未能忘 诗书犹不废 西隅抵大洋 北漠绝穷域 涉苦胆先尝 遭谗心欲剖 当言肯括囊 避祸宜缄口 灵药起膏肓 仁术能骨肉 游魂笑鬼伥 痼疾如神附 筹策要优长 风俗乘丧乱 中州冀小康 天下援深溺 利病上封章 典刑陈故事 风光自断肠 出处空兴叹 疏雨润行装 闲云迷去路 阴山彷且徨 瀚海汹而涌 初夏过西凉 中春辞北望 星轺駮马苍 戎服貂裘紫 入觐大食傍 来招燕郡内 周倾道不亡 殷绝仁犹在 拔将出戎行 散财竭库藏 称觞进白狼 扶杖听黄诏 歌咏寿无疆 赦书民有幸 宽恩何敢当 久敌真宜死 出郭远相将 迎降初请命 龙庭几度霜 虎帐十年梦 一怒四夷攘 永酬千古耻 争依日月光 偶遇风云会 雕鹗得翱翔 蛟龙方奋迅 耕耘古战场 增葺新文物 奇计有平良 流言无管蔡 规模迈帝王 勋业超秦汉 薄赋不财伤 轻徭常力足 司农官吏忙 采访轩车闹 强禦敢跳梁 英雄皆入彀 河阳已灭商 江左将擒楚 贤帅庙谟臧 天皇深责重 鳞鳞旗鼓望 整整车徒盛 光动太白铓 彗侵天垒壁 东征过乐浪 西讨穷于阗 何止剪诪张 本图服叛逆 无敌我武扬 迭出神兵速 大略固难量 雄材能预算 新朝明德香 故国颓纲秽 晚节叹行藏 壮年多轗轲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