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兴浓时好解官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再用韵》

拼音:[yì][xīng,xìng][nóng][shí][hǎo,hào][jiě,jiè,xiè][guān]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云山叠叠复云山,瘦马芦鞭矮面鞍。
瀚海去程千驿远,扬州归梦五更残。
尘缘淡处应忘世,逸兴浓时好解官
二顷良田何必觅,春山笋蕨亦供餐。

查看原文

注释

【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
【时好】世俗的爱好。
【解官】解免官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逸】

逸【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佚。《廣韻》失也,過也。《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註》過失也。

《廣韻》奔也,縱也。《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

《成十六年》乃逸楚囚。《註》縱之也。

《正韻》隱也,遁也。《論語》舉逸民。

逸逸,往來次第也。《詩·小雅》舉醻逸逸。

《韻會》通作佚。《孟子》遺佚而不怨。

與軼通。《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

【兴】

興【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韻會》《正韻》。《爾雅·釋言》興,起也。《詩·小雅》夙興夜寐。《禮·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註》興,謂起在位也。

《廣韻》盛也。《詩·小雅》天保定爾,以莫不興。《箋》興,盛也。

《五音集韻》舉也。《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註》興,猶舉也。

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下柎之功,末應將興。《註》興,猶動也。

《詩·大雅》興迷亂于政。《箋》興,猶尊尚也。

《周禮·地官·旅師》頒其興積。《註》縣官徵聚物曰興。今云軍興是也。

《司稼》平其興。《註》所徵賦。

州名。《五音集韻》漢置武都郡,魏立東西州。梁爲興州,因武興山而名。

縣名。《李顒·涉湖詩》旋經義興境。

殿名。《張衡·西京賦》龍興含章。《註》龍興,殿名。

姓。《姓譜》漢濟陰王,謁者興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應切,音嬹。《集韻》象也。

《韻會》比興。《增韻》興,况意思也。《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詩詁》興者,感物而發,如倉庚于飛,熠燿其羽,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類。

《正韻》悅也。《禮·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註》興之言喜也。《殷仲文詩》獨有淸秋日,能使高興盡。

《正韻》許刃切,音釁。《禮·文王世子》旣興器用幣。《釋文》音同釁。

《韻補》叶火宮切,音凶。《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弦更興。繁手累發,密櫛重。重平聲。

叶虛良切,音香。《徐幹·雜詩》沈隂增憂愁,憂愁爲誰興。念與君相別,乃在天一方。《潘乾》實天生德,有漢將興。子子孫孫,俾爾熾昌。

叶丘侵切,音欽。《詩·大雅》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

【浓】

濃【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音醲。厚也。《增韻》濃淡之對。通作醲。

《說文》露多也。《詩·小雅》零露濃濃。

《集韻》《韻會》奴冬切。《正韻》奴宗切,。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好】

好【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

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

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

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

《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

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璧羨尺好,三寸以爲度。《註》羨,徑也。璧羨,以起度也。好,璧孔也。

姓。見《纂文》。

叶呼厚切,音吼。《王褒·講德論》毛嬙西施,善毀者不能蔽其好。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揜其醜。

叶滂佩切,音配。《楚辭·九章》自前世之嫉賢兮,謂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母姣而自好。

叶呼切,音詬。《詩·唐風》豈無他人,維子之好。叶上究。

【解】

解【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佳買切《集韻》《韻會》舉嶰切,其四支也。

《博雅》散也。《玉篇》緩也。《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正義》解有兩音,一古買反,謂解難之初。一諧買反,謂旣解之後。故序卦云:解者,緩也。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爲解也。《前漢·張耳,恐天下解也。《註》謂離散其心也。

《玉篇》釋也。《儀禮·大射禮·解綱註》解,猶釋也。《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解者,釋也。解釋結滯,徵事以對也。

《廣韻》脫也。《禮·曲禮》解屨不敢當階。

《博雅》說也。《史記·封禪書》船交海中,皆以風爲解。《註》皆自解說,遇風不至也。

《廣韻》講也。一曰釋詁也。《禮·經解疏》解者,分析之名。

樂曲解。《古今樂錄》傖歌以一句爲一解,中國以一章爲一解。王僧䖍啓云:古曰章,今曰解。解有多少,當是先詩而後聲也。

《字彙補》削也。《魯語》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

止也。《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兹謂追非。

開也。《後漢·耿純傳贊》嚴城解扉。

達也。《莊子·秋水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

解構,猶閒構也。《後漢·隗囂傳》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猶會合煩辱也。《淮南子·俶眞訓》孰肯解構人閒之事,以物煩其性命乎。

道家有尸解術。《史記·封禪書》爲方僊道,形解銷化。《集解》尸解也。《問奇集》《金壷字考》攺音假,非。

梵言目帝羅,此雲解脫。荆溪淨名記,若正用功,解可作古買切。功成日,解應作戸買切。强分二音,亦非。

解解,戟多之貌。《揚子·太經》次七:何戟解解遘。

《集韻》《韻會》下買切《正韻》胡買切,音蟹。義同。

《增韻》物自解散也。《孔安國·尚書序》逃難解散。《註》解音蟹。

《廣韻》曉也。《禮·學記》相說以解。《註》解物爲解,自解釋爲解,是相證而曉解也。《魏志·賈詡傳》太祖與韓遂、馬超戰渭南,問計於詡。對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註》謂曉悟也。

《博雅》跡也。《爾雅·釋獸》,其跡解。《註》其跡名解。

地名。《左傳·昭二十二年》王師軍於解。《註》洛陽西南有大解、小解。

《史記·甘茂傳》今公與楚解口地。《索隱》秦地名。《正義》解口,猶開口也。

州縣名。《一統志》春秋爲晉之解梁城,戰國屬魏,漢爲解縣,屬河東郡,五代漢始置解州,治解縣,元屬平陽路,明因之。

姓。《廣韻》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後因氏。

複姓。《姓苑》北魏有解枇氏,後攺爲解氏。

《說文》解廌,獸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註》解豸,似鹿,一角,一名神羊。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者。唐御史法冠,一名解廌冠,取其能觸邪也。《晉書·輿服志》作獬豸。《王充·論衡》作觟。

與嶰通。嶰谷,谷名。《前漢·律歷志》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脫也。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

與澥通。《前漢·揚雄傳》江湖之雀,勃解之鳥。

與蟹同。《呂覽·恃君篇》大解、陵魚,大人之居。《山海經》作大蟹。

《唐韻》尸賣切《集韻》《韻會》下解切,蟹去聲。亦判也,散也,曉也,獸也,地名也。

《玉篇》接中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茭解中有變焉,故挍。《註》茭,弓檠也。茭解,謂接中也。

支節也。《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衆理解也。《師古註》解,支節也。

與懈同。《詩·大雅》不解于位。《註》解,怠惰也。《禮·月令》民氣解惰。

與邂同。《正字通》解后,卽邂逅,言彼此不期而遇也。《六書正譌》別作邂,非。

《廣韻》古隘切《集韻》《韻會》居隘切《正韻》居拜切,皆去聲。《類篇》除也。一曰聞上也。《韻會》發也。《唐制》進士由鄕而貢曰解額。

《國史補》外府不試而貢者,謂之拔解。《宋史·選舉志》天下之士,屛處山林,令監司守臣解送。

《職官志》入額人一任實滿四年,與解發赴銓。《正字通》凡官司解報、杻解,皆此音。《韻會》讀若懈,非。

與廨同。《玉篇》署也。《商子·墾令篇》高其解舍。《左思·吳都賦》解署棊布。《註》言非一也。

《集韻》口賣切,楷去聲。解垢,詭曲之辭。《莊子·胠篋篇》解垢同異。《音義》又音楷。

叶舉履切,音几。《古詩》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叶居縊切,音記。《楚辭·九章》愁鬱鬱之無快兮,居戚戚而不解。心鞿羈而不開兮,氣繚轉而自締。

叶訖力切,音棘。《詩·魯頌》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叶舉下切,嘉上聲。《僧皎然·題毗沙天王像》憶昔胡兵圍未解,感得此神天之下。《俗書正誤》解从刀、牛。俗从羊作觧,非。廨字原从厂作。

【官】

官【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觀。《說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增韻》職也,使也,公也。《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禮·王制》論定然後官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命賜官。《註》謂自置其臣屬,治家邑也。

朝廷治事處曰官。《禮·玉藻》在官不俟屨。《註》趨君命也。《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

事也。《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

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

姓。

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楚上官氏。

與管通,宋元邊徼所司曰掌管,今爲土司長官。

叶古元切,音涓。《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說文》从宀从㠯。㠯猶衆也,與師同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