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扫氐羌破吐浑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过云中和张伯坚韵》

拼音:[yī][sǎo,sào][dī,dǐ][qiāng][pò][tǔ,tù][hú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一扫氐羌破吐浑,群雄悉入北朝吞。
自怜西域十年客,谁识东丹八叶孙。
射虎将军皆建节,飞龙天子未更元。
我惭才略非良器,封禅书成不敢言。

查看原文

注释

【氐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氐族与羌族的并称。都居住在今西北一带。
【吐浑】即吐谷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扫】

掃【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詩·大雅》洒掃廷內。

鬧掃,髻名。《三夢記》鬧掃,猶盤雅墮馬之類也。唐詩云:還梳鬧掃學宮妝。

《唐韻》《廣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音譟。義同。《論語》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本作埽。

與騷通。別詳土部,馬部。

【氐】

氐【辰集下】【氏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音邸。《說文》氐,至也。从氏,下著一。一,地也。

本也。《詩·小雅》尹氏大師,維周之氐。《毛傳》氐,本也。正義曰:氐,讀從邸。若四圭爲邸,故爲本,言是根本之臣也。

《鄭箋》氐,當作桎鎋之桎。《孝經鉤命決》云:孝道者,萬世之桎鎋。《說文》云桎車鎋也。則桎是鎋之別名,以鎋能制車,喻大臣能制國也。桎,之寔反,又丁履反。鎋又作轄,胡反。○按今《詩》從毛傳,讀若邸。

與抵同。歸也。《前漢·食貨志》天下大氐無慮皆鑄金錢。《又》大氐皆遇吿。《註》師古曰:氐,讀曰抵,歸也。大氐,猶言大凡也。

《左思·三都賦》作者大氐舉爲憲章。《註》氐,音旨。義同。今俗書作抵。

氐人,外國名,在建木西,人面魚身,無足。見《山海經》。氐,音觸抵之抵。舊註附入都奚切,今訂正。

木之根氐也。亦作柢。義詳木部。

人所托宿亦曰氐。通作邸。

《集韻》軫視切,音旨。氐道,地名,在廣漢。

《廣韻》丁尼切《集韻》張尼切,音胝。氐池,縣名。或作旨而切,音支,非是。

《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音低。氐羌也。《詩·商頌》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正義曰》氐羌之種,漢世仍存。其居在秦隴之西。《路史》氐羌數十,白馬最大。《前漢·地理志》隴西郡有氐道、羌道二縣。《魚豢·魏略》漢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或號靑氐,或號白氐。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孫炎曰:角亢下繫于氐,若木之有根。《史記·天官書》氐四星,東方之宿。氐者,言萬物皆至也。《甘氏星經》氐四星爲天宿宫,一名天根,二名天符。《禮·月令》季冬之月旦氐中。

《前漢·地理志》韓地,角、亢、氐之分野。

同低。俛也。《前漢·食貨志》封君皆氐首仰給。《註》師古曰:氐首,猶俯首。

賤也。《前漢·食貨志》其價氐賤減平。

墨神曰回氐。見《致虛閣雜俎》。

《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東方宿也。義見上。

【羌】

羌【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蜣。《說文》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从羊。《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註》八國,皆蠻夷戎狄。羌在西蜀叟。《史記·五帝紀》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匈奴傳》西接月氏氐羌。《註》羌,三苗,薑姓之別。舜徙于三危,今阿關之西南羌是也。

《屈原·離騷》羌內恕己以量人兮。《註》羌,楚人語辭也。

《玉篇》卿也,反也,章也,强也。

姓。《史記·秦始皇紀》羌瘣伐趙。

《集韻》許亮切,音向。羌量,烏雛饑困貌。《篇海》俗作羗。

【破】

破【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普過切,頗去聲。壞也,剖也,裂也,劈也,坼也。《正字通》凡物壞,及行師敗其軍,奪其地,皆曰破。說文專訓石碎,泥。

《韻會》曲破,樂名。樂書云:唐明皇天寶,樂章多以邊地名曲。如伊州,甘州之類。曲終繁聲,名爲入破。

《字彙補》披義切,音媲壞也。

叶博屑切,音鷩。《呂覽》膏以明自煎,鐸以聲自穴。翠以羽殃身,蚌以珠致破。

【吐】

吐【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音土。《說文》寫也。《玉篇》口吐也。《詩·大雅》柔則茹之,剛則吐之。《左傳·僖六年》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史記·魯世家》周公一飯三吐哺。

《增韻》出也,舒也。《前漢·劉向傳》發明詔,吐德音。《唐書·房琯傳》辭吐華暢。

姓。《正字通》隋將軍吐萬緒。

複姓,後魏有吐奚、吐難、吐萬氏。

《廣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音兔。《廣韻》歐也。

【浑】

渾【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魂。《說文》混流聲。《枚乗·七發》沌沌渾渾。《註》渾渾,波相隨貌。

洿下貌。

濁也。《老子·道德經》渾兮其若濁。

大也。《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

肧渾,言如肧胎之渾然也。《郭璞·江賦》類肧渾之未凝。

齊同也。《孫綽·天台賦》渾萬象以冥觀。

《集韻》戸袞切,音溷。豐流也。一曰雜流。《前漢·劉向傳》賢不肖渾淆。

《揚子·方言》渾,盛也。《註》們渾,肥滿也。

《爾雅·釋詁》渾,墜也。《註》水落貌。

姓。《左傳》鄭大夫渾罕。

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荀子·富國篇》財貨渾渾如泉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