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嵌凌波袜

出自:元代·杨维桢《双飞燕调》

拼音:[jǐn][qiàn,kàn][líng][bō][wà]

平仄:仄仄平平仄

玉无瑕,春无价。
清歌一曲,俐齿伶牙。
斜簪剃髻花,紧嵌凌波袜,玉手琵琶弹初罢。
怎教他,流落天涯,抱来帐下。
梨园弟子,学士人家。

查看原文

注释

【凌波】1.在水上行:凌波而渡。 2.指波浪:抚凌波而凫跃。 3.形容美女步履轻盈:凌波纤步,轻盈欲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紧】

緊【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韻會》《正韻》居忍切,音謹。《說文》纏絲急也。《博雅》糾也。《玉篇》紉也。《唐書·百官志》議定天下州府爲兩輔、六雄、十望、十緊,及上中下之差。

《集韻》頸忍切,音胗。義同。○按《說文》在臤部,今倂入。

【嵌】

嵌【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口銜切《集韻》呼監切《韻會》《正韻》丘銜切,闞乎聲。《說文》山深貌。《玉篇》坎旁孔也。《集韻》嵌巖深谷。

開張山貌。《揚雄·甘泉賦》嵌巖巖其龍鱗。《註》嵌然開張也。

《玉篇》《廣韻》才感切《集韻》《類篇》在敢切,音槧。義同。

《集韻》苦濫切,音闞。岸峻也。《字彙》陷入中也。《集韻》或作嵰。亦作嶔廞。

【凌】

凌【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正韻》離呈切,音陵。《廣韻》冰凌。《風俗通》積冰曰凌。《詩·豳風》三之日納于凌隂。《周禮·天官·凌人註》凌,冰室也。《前漢·高帝紀》未央宮凌室。《註》師古曰:凌室,藏冰之室。

《史記·秦始皇本紀》陵水經地。《註》陵作凌,猶歷也。

《前漢·揚雄傳》虎豹之凌遽。《註》師古曰:凌,戰慄也。

《集韻》《韻會》里孕切,陵去聲。冰也。

【波】

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音皤。《說文》水涌流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

水名。《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

澤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註》波讀爲播。

洛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

潤也。《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搖動也。《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

金波,月光也。《前漢·郊祀歌》月以金波。

沸波,鳥名。《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

偃波,書名。《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

長年之稱。《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

郡名。《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

《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羆。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註》波讀爲陂。

《集韻》《韻會》彼義切,音賁。循行水也。《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

【袜】

袜【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莫撥切《集韻》莫葛切,音末。《廣韻》袜肚。《類篇》所以束衣也。《隋煬帝詩》錦袖淮南舞,寶袜楚宮腰。

《集韻》勿發切,音韈。《類篇》同襪。《玉篇》脚衣。《漢·雜事秘辛》約縑迫袜,收束微如禁中。(襪)《唐韻》望發切《集韻》勿發切,音韈。《類篇》足衣。《釋名》襪,末也,在脚末也。《飛燕外傳》衣故短繡裙、小袖、李文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干祿字書》本作韈,通作襪,別見革部。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