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敛袂避阴惨

出自:元代·王恽《清霜怨》

拼音:[huā][shén][liǎn][mèi][bì][yīn][cǎn]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日落偶过吴郎家,入门两阑姚魏花。
金盘洗妆都几日,已觉鬓乱钗横斜。
韩卿秉烛惜佳丽,便恐翠袖倚竹空春华。
鹤翎红糁玉蝶粉,堕髻睡美吴宫娃。
我欲问花不解语,何故忽尔令人嗟。
东皇醉著初不问,青女潜妒飞银沙。
花神敛袂避阴惨,驻颜何有仙人砂。
京师各圃花不少,今岁閒杀游春车。
客怀岂独被花恼,俗事扰扰惊无涯。
西风巷陌尘障面,酒楼寂寂空箫笳。
我因未事得閒在,尽日饮客前溪芽。
天教世务不挂口,遮眼幸有诗书葩。
时时弄笔散幽滞,钱裹忘计东坡叉。
为花作谱见衰盛,自笑思涩颐空呀。
因声寄谢紫山老,落落高举凌青霞。

查看原文

注释

【花神】1.掌管花的神。 2.花的精神。
【敛袂】整饬衣袖。行礼拜揖的准备动作。
【阴惨】1.语本《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薛综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后因以"阴惨"指人悲伤的感情。 2.指秋冬节序。 3.暗淡凄惨。 4.阴森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神】

神【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

神明。《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

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

姓。漢騎都尉神矅。

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

叶時連切,音禪。《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註》神,叶時連切。濱,叶,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敛】

斂【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音䭑。《說文》收也。《爾雅·釋詁》聚也。《疏》斂者,率聚也。《詩·小雅》此有不斂穧。《疏》不收斂之穧束也。《書·洪範》斂時五福。《疏》以斂聚五福之道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

《儀禮·聘禮》斂〈方亶〉。《註》斂,藏也。

《博雅》斂,取也。

欲也,予也,略也。

姓。《左傳·定七年》公斂處父御孟懿子。《廣韻》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

《廣韻》《集韻》《韻會》力驗切,音爁。義同。

《集韻》離鹽切,音廉。斂盂,地名。《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註》衞地。《釋文》斂,徐音廉。《韻會》作歛,非。互詳欠部歛字註。

【袂】

袂【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弭弊切《集韻》《韻會》彌蔽切,音櫗。《玉篇》袖也。《釋名》袂,掣也。掣,開也。開張之,以受臂屈伸也。《禮·曲禮》以袂拘而退。《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弓矢,以袂順左右隈。《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

擔袂,國名。《水經注》江口有國,號擔袂,屬天竺。遣黃門字興爲擔袂王。

《集韻》儒稅切。音汭。《莊子·漁父篇》被髮揄袂。《釋文》袂,李音芮。

倪祭切。同褹。詳褹字註。

《類篇》古穴切,同。亦袖也。《韻補》《沈炯·歸魂賦》:矧古今之悲凉,並攢心而霑袂。渡狹嶺之欹危,跨淸津之幽咽。

【避】

避【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毗義切,音鼻。《玉篇》迴避也。《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註》隱遁也。

《正韻》通作辟。《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阴】

阴【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與隂同。見《字彙補》,以定晏陰之所成。

《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註》陰禮,婦人之禮。

《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

《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註》陰禮,謂男女之禮。

陰晴。《詩·邶風》曀曀其陰。《又》以陰以雨。

《說文》山之北也。《書·禹貢》南至于華陰。

《說文》水之南也。《前漢·地理志》河東郡汾陰縣。《註》介山在南。

《玉篇》影也。《晉書·陶侃傳》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

《正字通》陰八字。

《前漢·郊祀歌》靈之至,慶陰陰。《註》師古曰:言垂陰覆徧於下。

《玉篇》默也。《戰國策》齊秦之交陰合。

《詩·秦風》陰靷鋈續。《傳》陰,揜軓也。《釋名》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地名。《左傳·襄九年》濟于陰阪侵鄭。

《昭十九年》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

《二十二年》帥師軍于陰。《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陰縣。《註》卽左傳下陰也。

漢有兩陰山縣。《地理志》西河郡陰山,又桂陽郡陰山。

山名。《史記·秦始皇紀》自楡中河以東,屬之陰山。《註》徐廣曰:在五原之北。

姓。《廣韻》管修自齊適楚,爲陰大夫,其後氏焉。○按史記褚少孫龜筴傳:陰兢活之,與之俱亡。索隱曰:陰,姓。兢,名也。是商時卽有陰姓矣。

左傳僖十五年: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註:飴甥,食邑于陰。戰國策有陰、陰姬,疑卽出於此。

昭二十四年,陰不佞,以溫人南侵。疑陰亦姓也。

《正字通》男子勢曰陰。《史記·呂不韋傳》私求大陰人嫪毐爲舍人。

《逸周書》墠上張赤帟陰羽。《註》陰,鶴也。《玉篇》今作隂。《五音集韻》俗作。

《集韻》烏含切,音菴。本作闇,治喪廬也。《論語》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集韻》《韻會》於禁切,音蔭。《集韻》瘞藏也。《禮·祭義》骨肉斃于下,陰爲野土。《註》陰,讀爲依廕之廕。

《詩·大雅》旣之陰女,反予來赫。《箋》覆陰也。《韻會小補》蔭,通作陰。

《正字通》音飮。古醫方有淡陰之疾,俗作淡飮。

叶於容切,音雍。《詩·豳風》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箋》凌陰,冰室。《揚子·太經》日飛懸陰,萬物融融。

叶於虔切,音煙。《黃庭經》上有䰟靈下關元,左爲少陽右太陰。

《韻會小補》本作殷。淺黑色也。亦作陰。《詩·小雅·我馬維駰傳》陰白雜毛曰駰。陰,淺黑色也。(陰)

【惨】

慘【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感切,音黲。痛也。《詩·小雅》憂心慘慘。

毒也。《史記·酷吏傳贊》雖慘酷,斯稱其位矣。

《集韻》楚錦切,音墋。義同。

叶七各切,音錯。《詩·大雅》昊天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