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绂驺衣一色红

出自:元代·王恽《韩干画照夜白图》

拼音:[yīng][fú][zōu][yī][yī][sè][hóng,gōng]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缨绂驺衣一色红,玉华光照苑门空。
昭陵六骏秋风里,辛苦文皇百战功。

查看原文

注释

【缨绂】1.亦作"缨黻"。 2.冠带与印绶。亦借指官位。 3.比喻世俗的束缚。
【一色】1.一种颜色:水天一色|秋水共长天一色。 2.一样:霁月光风一色新|参加晚宴的来宾一色西装革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缨】

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於盈切《集韻》渠成切,音嬰。《正韻》於京切,音英。《說文》冠系也。《釋名》纓,頸也,自上而繫於頸也。《禮·曲禮》女子許嫁纓。

《玉藻》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

《儀禮·旣夕》薦馬纓三就。《註》今馬鞅。《周禮·春官·巾車》鍚樊纓。《註》纓,當胷,削革爲之也。

《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註》纓在馬膺首如索帬。

《集韻》於正切,音郢。義同。

【绂】

紱【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弗。《博雅》綬也。《易·困卦》朱紱方來。《莊子·逍遙遊註》便謂足以纓紱其心矣。《釋文》紱,或作紼。《韻會》韍,通作黻。

作紱。

《韻補》叶方味切。《張衡·西京賦》降尊就,懷璽藏紱。更旋閭閻,周觀郊遂。

【驺】

騶【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葘尤切,音鄒。《玉篇》騶虞,義獸,至德所感則見。馬之屬。《埤雅》騶虞尾長於身,西方之獸也。不履生草,食自死之肉。《詩·召南》于嗟乎騶虞。○按《賈誼·新書》以詩騶虞爲騶人虞人,非獸也。《正字通》,騶虞或作騶吾,騶牙。吾牙字雖與虞異,其爲騶虞一也。字彙分騶虞騶牙爲二獸,泥。

《說文》廐御也。《禮·月令》季秋,天子敎於田獵,命僕及七騶咸駕。《註》七騶,謂趣馬,主爲諸官駕說者也。《疏》天子馬有六種,種別有騶,則六騶也。

有總主之人,六騶有七,故爲七騶,皆以馬駕車。

《左傳·成十八年》程鄭爲乗馬御,六騶屬焉,使訓羣騶知禮。《註》六騶,六閑之騶。

騶虞,縣名。《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騶虞縣。

姓。周騶衍騶忌皆齊人,見《戰國策》。

與菆同。《前漢·鼂錯傳》材官騶發,矢道同的。《註》蘇林曰:騶音馬驟之驟。如淳曰:騶,矢也。師古曰:騶謂矢之善者也。春秋左氏傳作菆字,其音同。騶發,發騶矢以射也。蘇音失之矣。

與趨走之趨同。《荀子·正論篇》步中武象,騶中韶濩,所以養耳。

叶逡須切,音趨。《前漢·敘傳》舞陽鼓刀,滕公廐騶。穎隂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乗天衢。

叶牕兪切,音芻。《淮南子·原道訓》四時爲馬,隂陽爲騶,乗雲凌霄,與造化者俱。

《集韻》才切。與驟同。《禮·曲禮》車驅而騶。《註》騶音驟。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色】

色【未集下】【色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

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註》驚貌。

《詩·魯頌》載色載笑。《傳》色,溫潤也。

《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註》色,作色也。

祕色。《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博雅》色,縫也。

【红】

紅【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