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关虎豹高嵯峨

出自:元代·萨都剌《百禽歌》

拼音:[jiǔ][guān][hǔ][bào][gāo][cuó][é]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汉密将军开大府,门外纷纷客如雨。
繁弦急管耳厌闻,要听山中百禽语。
购求走马东海头,海头百禽声啾啾。
疾飞苦走亦不免,能言有色贻身忧。
将军纵使花作屋,不似山林有真乐。
江南白苧细于丝,紫竹方笼作青幕。
鸾凤在野麟在郊,太平将军胡不招。
箫韶一奏百兽舞,玉帛万国皆来朝。
嗟嗟百鸟何足录,日食将军太仓粟。
色衰身死蝼蚁分,不补将军一脔肉。
个中鹦鹉最能言,不说舆夫行路难。
万山雨暗泥滑滑,不如归去声亦乾。
行不得也哥哥,九关虎豹高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查看原文

注释

【九关】1.谓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 2.指宫阙,朝廷。 3.九成的饷银。旧军队给官兵发工资称关饷。
【虎豹】1.喻指残暴之人。 2.比喻勇猛的战士。 3.比喻富有文采。 4.形容怪石。
【嵯峨】山高峻的样子:高山嵯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九】

九【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姓。

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集韻》《正韻》通。

【关】

關【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瘝。《說文》以木橫持門戸也。《韻會》要會也。

《玉篇》扃也。《正韻》塞門也,門牡也。

關津。《周禮·地官·司關》司關掌國貨之節。以聮門市。《註》界上之門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

墓門也。《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陳車。《註》關,墓門也。

《集韻》通也。《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疏》關通衡石之用,使之和平。《易·同人註》雖是同人卦下之辭,不關六二之義。

《韻會》關,所以閉也。《楚辭·招魂》虎豹九關。《註》使神虎豹,執其關閉。

《正字通》關策,猶關說也。《史記·梁孝王世家》有所關說于景帝。

《博雅》驛也。

塞也。

《正韻》戾機也。

聮絡也。

涉也。《後漢·張升傳》升少好學,多關覽。《註》關,涉也。

由也。《前漢·董仲舒傳》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註》關,由也。

穿也。《禮·雜記》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疏》關,穿也。

三關。《淮南子·主術訓》三關者,不可不愼守,謂耳目口不當妄視聽言也。

關藏。《荀悅·申鑒》善養性者得其和,鄰臍三寸謂之關。關藏呼吸,以受四氣也。

關脉。《史記·倉公傳》少陽初關一分。《註》脉經云: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從寸至尺,名曰尺,澤后尺前名曰關。陽出隂入,以關爲界。

關孔。《周禮·冬官·車人·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首註》首六寸,謂今剛關頭斧。《疏》漢時斧近刃,皆以剛鐵爲之。

以柄關孔。

《史記·封禪書》因巫爲主人,關飮食。○按關卽索字意。

《韻會》閒關,崎嶇屈轉貌。《後漢·荀彧傳》荀君乃越河冀閒關,以從曹武。

《正韻》關白也。《前漢·王褒傳》進退得關其忠。

《正字通》閒關,車也。

《正字通》關關,鳥鳴聲。《詩·周南》關關雎鳩。《傳》關關,和聲也。

斧名。《後漢·馬融傳》揚關斧。《註》關斧,斧名也。

地名。《史記·項羽紀》行略定秦地函谷關。《前漢·高帝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註》自函谷關以西總名關中。

《集韻》亦姓。

《集韻》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彎。《集韻》持弓關矢也。《左傳·昭二十一年》將注豹則關矣。《註》關,引弓。《釋文》烏環反。《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韻補》叶圭懸切,音涓。《劉歆·遂初賦》馳大行之嚴防,入天井之喬關。望庭燧之皦皦,飛旌旐之翩翩。《盧諶·懷古詩》藺生在下位,繆子稱其賢。奉辭馳出境,伏軾徑入關。

【虎】

虎【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干祿字書》通作。

【豹】

豹【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北敎切《集韻》《韻會》巴校切《正韻》布恔切,音爆。《說文》似虎圜文。《陸璣·詩疏》毛赤而文黑謂之赤豹,毛白而文黑謂之白豹。《爾雅翼》屠州有黑豹。《洞冥記》靑豹出浪坂之山,色如翠。《本草衍義》土豹更無文色,其形小。《正字通》豹狀似虎而小,白面,毛赤黃,文黑如錢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一曰金錢豹,宜爲裘。如艾葉者曰艾葉豹。

西域有金線豹,文如金線。《易·革卦》君子豹變。《疏》如豹文之蔚縟也。《詩·鄭風》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張衡·西京賦》搤水豹。《註》謂水處也。《列子·天瑞篇》程生馬。《註》程卽豹也。

《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註》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後漢·輿服志》最後一車懸豹尾。《古今注》豹尾車,周制也。古軍正建之,今唯乗輿建焉。

姓。《風俗通》八元叔豹之後。《魏志》騎將豹皮公。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嵯】

嵯【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韻會》《正韻》。

《廣韻》楚宜切,音雌。㠁嵯,山不齊貌。通作參差。或作嵳。

【峨】

峨【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莪。《說文》嵯峨,山高。《陸機·從軍行》崇山鬱嵯峨。

峨眉,山名,在四川嘉定州眉縣南百里,或作峩山,有三峰,曰大峩,中峩,小峩。《名山記》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

閩之歸化泰寧,粵之太平,豫之郟縣皆有蛾眉山,名同而地別。

峩峩,高貌。《詩·大雅》奉璋峩峩。《註》執圭璋助祭者,儀容峩峩然。

《陸機·答賈長淵詩》淑問峩峩。

《韻會》通作俄。《前漢·揚雄傳》俄軒冕,雜衣裳。

叶魚羈切,音宜。《劉向·九歎》懷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菲菲。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峩峩。

叶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瀆鬼濛鴻,嶽祇嶫峨。飫沃羶薌,產祥降嘏。嘏音古。《集韻》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