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起身银尺立

出自:元代·萨都剌《枯荷》

拼音:[bái][yú][qǐ][shēn][yín][chǐ,chě][lì]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红云一梦何茫茫,绿萦瘦骨擎欲僵。
愁多有魂吊秋水,故池日夜凄新霜。
鸳鸯相顾魂已泣,白鱼起身银尺立
堂中书客感秋风,一片青衫和泪湿。

查看原文

注释

【白鱼】1.即白鲦。 2.衣服﹑书籍中的一种蛀虫。通称蠹鱼。 3.麦类中的一种害虫。
【起身】1.出身。 2.站起;起立。 3.动身。 4.起床。
【身银】指卖身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白】

白【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鱼】

魚【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註》魚無足翼。《史記·周本紀》白魚躍入王舟中。《註》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

蠹魚,亦名衣魚,本草生,久藏衣帛及書紙中。

《詩·小雅》象弭魚服。《傳》魚服,魚皮。《陸璣疏》魚服,魚獸之皮也。似猪,東海有之。一名魚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純靑,今以爲弓鞬步叉者也。

《唐書·車服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遼史·興宗記》試進士於廷,賜馮立等緋衣銀魚。《金史·輿服志》親王佩玉魚,一品至四品佩金魚,以下佩銀魚。

《左傳·閔二年》歸夫人魚軒。《註》以魚皮爲飾。

馬名。《爾雅·釋畜》二目白,魚。《註》似魚目也。《詩·魯頌》有驔有魚。

地名。《左傳·僖二年》齊寺人貂漏師于多魚。

《文十六年》惟裨儵魚,人實逐之。《註》魚,魚復縣,今巴東永安縣。

《晉語》夷鼓,彤魚氏之甥也。《註》彤魚,國名。

姓。《左傳·成十五年》魚石爲左師。《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修魚氏。

與吾同。《列子·黃帝篇》姬,魚語女。《註》姬讀居,魚讀吾。

叶魚羈切,音宜。《徐幹·七喩》大宛之犧,三江之魚。雲鶬水鵠,禽蹯豹胎。胎音怡。

叶語鳩切,音牛。《庾闡詩》煉形去人俗,飄忽乗雲遊。暫憩扶桑隂,忽見東岳魚。

【起】

起【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古文。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银】

銀【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語巾切《集韻》《韻會》《正韻》魚巾切,音誾。《說文》白金也。《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註》朱提,縣名,出善銀。

黃銀。《山海經·臯塗之山註》黃銀出蜀中,與金無異,但上石則色白。

《唐書·房齡黃銀帶。

《寶藏論》銀有十七種,天生牙出銀坑內石縫中,狀如亂絲,色紅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銜黑石者最奇,生樂平鄱陽產鉛之山,一名龍牙,一名龍鬚。生銀出石精好。

水銀。《前漢·劉向傳》水銀爲江海。《桂海虞衡志》邕州丹砂盛處,椎鑿有水銀自然流出。

烏銀。《本草綱目》藏器曰:今人用硫黃熏銀,再宿瀉之,則色黑。工人用爲器,養生家以器煑藥,可辟惡。

姓。《正字通》漢銀木。明正德雞澤知縣銀鏡。

地名。《公羊傳·昭十一年》會于屈銀。《左傳》《穀梁》作厥憖。

《集韻》州名。陝西白狄地,北周立銀州。

《字彙》上聲。《黃香·九宮賦》眄旭歷而銳銀。《註》猶鑽硏。

《同文鐸》與垠同。《荀子·成相篇》守其銀。

《字彙補》廉鍔也。《大戴禮》銀手如斷,是卜商之行也。

《韻補》叶音沿。《楊方·合歡詩》修途曲且險,秋艸生兩邊。黃華如沓金,白華如散銀。

【尺】

尺【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石切,音赤。《說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動衇爲寸口,十寸爲尺,規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體爲法。《家語》布指知尺,舒肱知尋。《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蔡邕·獨斷》夏十寸爲尺,殷九寸爲尺,周八寸爲尺。《周禮·司市》疏置丈尺於絹布之肆。

大尺曰施。《管子·地員篇》其施五尺。《註》施音遺,大尺之名。

《小爾雅》五尺謂之墨。《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註》五尺爲墨,倍墨爲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宮室,其名爲墨,則墨者工師之五尺也。

《唐輦下歲時記》二月朔日爲中和節,賜大臣戚里尺,謂之裁度民閒。

法三尺,謂以三尺竹具,非也。

叶昌約切,音綽。《詩·魯頌》是尋是尺。叶下作若。《韻會》通作赤。

【立】

立【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說文》立,住也。《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廣韻》立,行立。《禮·曲禮》立必正方。

成也。《禮·冠義》而後禮義立。

堅也。《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論語》三十而立。

樹立也。《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置也,建也。《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存立也。《論語》己欲立而立人。

速意也。《史記·平原君傳》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直起也。《前漢·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

《杜甫·朝獻太淸宮賦》四海之水皆立。《張翥詩》蝃蝀下飮湖水立。

《趙孟頫詩》驥聞秋風雙耳立。

赤立。《宋史·喬行傳》百姓多垂罄之寶,州縣多赤立之帑。

闕立。《張衡·週天大象賦》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

立政,尚書篇名,周公作。

車名。《後漢·輿服志》有立車。

與粒通。《詩·周頌》立我烝民。《箋》立,當作粒。

姓。漢有賢人立如子,唐有長興令立述。

于貴切。同位。《石經春秋》公卽位,作公卽立。《周禮·春官》小宗伯掌神位。《註》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古者立位同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