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纷纷已失真

出自:元代·刘因《读史》

拼音:[jì,jǐ][lù][fēn][fēn][yǐ][shī][zhēn]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纪录纷纷已失真,语言轻重在词臣。
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

查看原文

注释

【纪录】同‘记录 ’。
【纷纷】1.(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议论~ㄧ落叶~。 2.(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大家~提出问题。
【失真】又称“畸变”。在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波形形状不能重现输入信号波形形状的现象。信号频率范围内,系统的幅频特性不是常值,相频特性不成线性时造成的输出信号畸变称为“线性失真”;系统中由晶体管、变压器铁芯、扬声器等非线性元件造成的输出信号畸变称为“非线性失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纪】

紀【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居理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音己。《說文》絲別也。《詩·大雅》綱紀四方。《傳》理之爲紀。《疏》紀者,別理絲數。

《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疏》五紀者,五事,爲天之經紀也。

《書·畢命》旣歷三紀。《傳》十二年曰紀。

《詩·秦風》有紀有堂。《傳》紀,基也。《疏》山基也。○按《六書》略音起。

《禮·月令》月窮于紀。《註》紀,會也。

《穀梁傳·莊二十二年》災紀也。《註》紀,治理也。

《周語》數之紀也。《註》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

《史記·本紀註》索隱曰: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

《西京雜記》五絲爲䌰,倍䌰爲升,倍升爲緎,倍緎爲紀。

《玉篇》紀,緒也。

《廣韻》紀,極也,識也。

國名。《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註》紀國,在東莞劇縣。

姓。《史記·項羽紀》紀信。

【录】

錄【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六。《說文》金色也。

《玉篇》貝文也。

《說文》借鈔寫字也。《正字通》謄寫曰錄。

《集韻》一曰采也。《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註》取也。

《集韻》記也。《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

《增韻》齒也,總也。《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註》大錄,總錄也。

錄事,官名。《職官要錄》總錄衆事。

內錄,錄尚書事也。《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

籍也。《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註》定其錄籍。

《正字通》書篇名。梁阮孝緒撰七錄十二卷,一經典,二傳說,三子兵書,四文集,五術伎名內篇,六佛法,七仙道名外篇。趙岐有三輔決錄。陶潛有聖賢羣輔錄。宋諸儒有語錄,名臣言行錄。

第也。《吳語》今大國越錄。《註》第也。

目錄,書前總目也。《詩·鄘風·干旟疏》鄕射目錄。

姓。《正字通》顓頊師錄圖。一曰綠圖。

《韻會》檢束也。《荀子·修身篇》程役而不錄。

與麓通。《書·舜典納于大麓傳》麓,錄也。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字彙補》借作綠。劒名。《荀子·性惡篇》文王之錄。《註》與綠同。以色爲名。

《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錄錄,不自異也。《史記·平原君傳》公等錄錄。《前漢·蕭何傳》當時錄錄,未有奇節。《註》錄錄,猶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

《灌夫傳》此特帝在卽錄錄。《註》錄錄,言循衆也。

《集韻》《韻會》《正韻》經》蹛于狴獄,三歲見錄。《王涯說》通作慮。《前漢·雋不疑傳》錄囚徒。《師古註》省錄之,知情狀有冤滯與不。今云慮囚。本錄之去聲。力具切。俗訛遂爲慮,失其原矣。

【纷】

紛【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說文》馬尾韜也。《玉篇》亂也,緩也。

《博雅》紛紛,衆也。

喜也。《易·卦》用史巫紛若吉。《釋文》紛,衆也,喜也。一云盛也。《前漢·禮樂志》羽旄紛紛。《註》紛紛言其多。

《書·顧命》筍席紛純。《疏》紛如綬,有文而狹者也。

《禮·內則》左佩紛帨。《註》紛帨,拭物之佩巾也。

《揚雄·羽獵賦》靑雲爲紛。《註》紛,旗旒也。

《集韻》符分切,音汾。紛縕,亂貌。

《韻補》叶孚焉切。《孫楚·雪賦》豐隆灑雪,交錯翻紛。膏澤偃液,普潤中田。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失】

失【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集韻》《韻會》《正韻》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

《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