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裾已翳星辰去

出自:元代·陈孚《咏神京八景 其八 金台夕照》

拼音:[cháng,zhǎng][jū][yǐ][yì][xīng][chén][qù]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巍坡十二青云梯,老树偃伏犹躬圭。
长裾已翳星辰去,残阳空挂卢沟西。
召南六百年宗社,一日黄金重天下。
精缠宝气夜不收,又见残霞明朔野。

查看原文

注释

【长裾】1.指长衣。 2.长袖。
【星辰】星的统称:日月星辰|昨夜星辰昨夜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裾】

裾【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九魚切《韻會》斤於切,音居。《爾雅·釋器》衱謂之裾。《郭註》衣後裾也。《釋名》裾,倨也。倨倨然直,亦言在後常見踞也。《孔叢子·儒服》子高衣長裾,振襃袖,方屐麄翣見平原君。

《說文》衣袍也。

《玉篇》被也。

《集韻》求於切,音渠。義同。

居御切,與倨通。《前漢·趙禹傳》禹爲人廉裾。《师古註》裾,亦傲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低卭夭矯裾以驕驁兮。《張揖註》裾,直項也。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翳】

翳【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音殪。《說文》華蓋也。《廣韻》羽葆也。《急就篇註》翳,謂凡鳥羽之可隱翳者也。舞者所持羽翿,以自隱翳,因名爲翳。一曰華蓋,今之雉尾扇,是其遺象。

《周語》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註》翳,猶屏也。一曰滅也。

《揚子·方言》翳,掩也。《註》謂掩覆也。《廣雅》翳,障也。《廣韻》隱也,蔽也。《類篇》䕃也。

《詩·大雅》其菑其翳。《傳》木立死曰菑,自死爲翳。

《廣韻》雨師謂之荓翳。《史記·司馬相如傳》召屏翳。《註》雷師也。

《玉篇》鳥名也,似鳳。《山海經》北海之內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鄕,名曰翳鳥。《註》鳳屬也。《屈原·離騷》駟玉虯而乗翳。

《潘岳·射雉賦序》習媒翳之事。《註》媒翳者,所隱以射者也。

《廣韻》烏奚切《集韻》煙奚切,音鷖。義同。

《集韻》《韻會》一結切《正韻》於歇切,音謁。《左思·魏都賦》桃李䕃翳。叶音咽。

【星】

星【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腥。《說文》萬物之精,上爲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釋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傳》星,四方中星。

《洪範》五紀,四曰星辰。《傳》二十八宿迭見,以敘節氣。《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註》五星五行之精,衆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爲星辰。

星星,猶點點也。《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草名。戴星、文星、流星,皆穀精草別名。《本草綱目》此草生穀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姓。《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辰】

辰【酉集下】【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振,民農時也。《釋名》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

時也。《書·臯陶謨》撫于五辰。《註》謂五行之時也。

日也。《左傳·成九年》浹辰之閒。《註》自子至亥,十二日也。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徐。

三辰,日月星也。《左傳·桓二年》三辰旂旗。《疏》日照晝,月照夜,星運行于天,昏明遞匝,民得取其時節,故三者皆爲辰也。

日月合宿謂之辰。《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註》辰,日月所交會之地也。

北辰,天樞也。《爾雅·釋天》北極謂之北辰。《註》北極,天之中,以正四時。

大辰,星名。《春秋·昭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公羊傳》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爲大辰,伐爲大辰,北辰亦爲大辰。《註》大火謂心星,伐爲參星。大火與伐所以示民時之早晚,天下所取正。北辰,北極天之中也,故皆謂之大辰。

《爾雅·釋訓》不辰,不時也。《詩·大雅》我生不辰。

《小雅》我辰安在。

叢辰,術家名。《史記·日者傳·叢辰註》猶今之以五行生尅擇日也。

《韻會》州名。古沅陵郡,隋置辰州,以辰溪名。

叶時連切,音禪。《韓愈詩》吾懸日與月,吾繫星與辰。叶先韻。

【去】

去【子集下】【厶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

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

《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

《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