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中三馆尽豪英

出自:金朝·赵秉文《就刘云卿第与同院诸公喜雨分韵得发字》

拼音:[zuò][zhōng,zhòng][sān][guǎn][jìn,jǐn][háo][yī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君家南山有衣钵,丛桂分香老蟾窟。
从来青紫半门生,今日子孙床满笏。
尔来先生复秀出,论事观书眼如月。
岂惟传家秉赐彪,亦复生儿勔勮勃。
往时尝乘御史骢,未害霜蹄聊一蹶。
双凫古邑试牛刀,百里治声传马卒。
今年视草直金銮,云章妙手看挥发。
老夫当放一头地,有惭老骥追霜鹘。
座中三馆尽豪英,健笔纵横建安骨。
已知佳会得四并,更许深杯辞百罚。
我虽不饮愿助勇,政要青灯照华发。
但令风雨破天悭,未怕归途洗靴袜。

查看原文

注释

【三馆】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合,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宋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3.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豪英】1.指豪杰英雄。 2.形容才能出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座】

座【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坐。《玉篇》牀座也。《集韻》坐具。《李嘺讓地官尚書表》八座樞機,五曹要劇。

《韻會》通作坐。《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法坐,王聽朝處。《後漢·孔融傳》坐上客常滿。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馆】

館【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館有積。

《西京雜記》公孫弘開客館,招天下之士。一曰欽賢館,德任毗贊佐理隂陽者居之。次曰翹材館,才堪九列二千石者居之。次曰接士館,一善一藝者居之。

《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註》蒩之言藉也,祭食有當藉者,館所以承蒩,謂若今筐也。

重館,地名,在今山東魚臺縣。《左傳·僖三十一年》宿於重館。

與管通。《儀禮·聘禮》管人布幕於寢門外。《註》管猶館也。

《集韻》《韻會》古緩切,音管。義同。

叶扃縣切,音睊。《徐幹·齊都賦》後宮內庭,妾之館。衆偉所施,極功窮變。

【尽】

尽【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姓。見《萬姓統譜》。

《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盡矣。

《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豪】

豪【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胡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乎刀切,豬也。夾髀有麄毫,長數尺,能以脊上毫射物,吳越呼爲鸞豬。

《穆天子傳》天子之豪馬、豪牛、豪羊。《註》豪,猶髭也。髭馬如馬,足四節皆有毛。豪羊似髦牛。

《玉篇》俊也。《正韻》英也。《孟子》若夫豪傑之士。《淮南子·泰族訓》智過百人者,謂之豪。《前漢·武帝紀》選豪俊,講文學。

《廣韻》俠也。《史記·信陵君傳》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

《韻會》彊也,健也。《前漢·食貨志》故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玉篇》帥也。《史記·韓長孺傳》雁門馬邑豪聶翁壹。《註》豪,猶帥也。

山名。《山海經》豪山多金玉而無草木。

水名。《山海經》密山,豪水出焉。

魚名。《山海經》渠豬水中多豪魚,狀如鮪,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癬。

劒名。《博物志》豪曹,歐冶子所作。《越絕書》越王取豪曹,薛燭曰:非寶劒也。

州名。《廣韻》屬九江郡,古鍾離國,與吳爭桑而滅,隋攺爲豪州。

姓。《正字通》宋豪彥,乾道中進士。明豪英,天順中宜都知縣。

與毫通。《禮·經解》差若豪釐,繆以千里。《史記·張耳傳》秋豪皆高祖力也。○按豪、毫古通用。徐鉉以毫爲俗字,泥。

叶寒歌切,音何。《蘇轍·咏嚴顏詩》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軍中生死何足怪,乗勝使氣可若何。《說文》本作。

【英】

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驚切,音瑛。《爾雅·釋木》華而不實者謂之英。《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註》英,猶華也。

木名。《爾雅·釋木》權,黃英。

葉亦謂之英。《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溪叢語》《宋書·符瑞志》沈約云:英,葉也。《離騷》餐落英,言食秋菊之葉也。據《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採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之葉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註》倍曰俊,千人曰英。《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

《博雅》美也。《晉書·荀闓傳》京師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

《爾雅·釋山》再成,英。《疏》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瓊英,美石似玉者。《詩·齊風》尚之以瓊英乎而。《水經注》《孫盛·魏春秋》曰:文帝愈增崇宮殿,取白石英及紫石英。

英英,雲貌。《詩·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詩·小雅》二矛重英。《註》以羽飾矛。《魯頌》朱英綠縢。《疏》蓋絲纒而朱染之。

樂名。《前漢·禮樂志》帝嚳作《五英》。英,華茂也。

國名。《史記·陳杞世家》臯陶之後,或封英、六。《楚世家註》英國在淮南,蓋蓼國也。

姓。《通志·氏族略》英氏,以國爲氏,漢有九江王英布。

於䖍切,音閼。《班固·西京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縣黎、垂棘,夜光在焉。

《唐韻古音》于良切,讀央。《屈原·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毛詩·本音》舜英、重英、瓊英、美如英,俱叶韻讀央。《管子·地員篇》五色雜英,各有異章。《集韻》英,稻初生未移者,亦讀央。

於慶切,音映。飾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