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溢杯盘河汉流

出自:金朝·段克己《癸丑仲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情见乎辞》

拼音:[lěng][yì][bēi][pán][hé][hàn][liú]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少年著意作中秋,手捲珠帘上玉钩。
明月欲上海波阔,瑞光万丈东南浮。
楼高一望八千里,翠色一点认瀛洲。
桂华徘徊初泛滟,冷溢杯盘河汉流
一时宾客尽豪逸,拥鼻不作商声讴。
无何陵谷忽迁变,杀气黯惨缠九州。
生民冤血流未尽,白骨堆积如山邱。
比来几见中秋月,悲风鬼哭声啾啾。
遗黎纵复脱刀机,忧思离散谁与鸠。
回思少年事,刺促生百忧。
良辰不可再,金尊空相对。
明月恨更多,故使浮云碍。
照见古人多少愁,懒与今人照兴废。
今人古人俱可怜,百年忽忽如流川。
三军鞍马閒未得,镜中不觉摧朱颜。
我欲排云叫阊阖,再拜玉皇香案前。
不求羽化为飞仙,不愿双持将相权。
愿天早赐太平福,年年人月长团圆。

查看原文

注释

【杯盘】1.亦作"杯柈"。 2.杯与盘。亦借指酒肴。
【河汉】〈书〉1.银河。 2.比喻不着边际、不可凭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幸毋~斯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冷】

冷【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魯朾切《韻會》《正韻》魯杏切,令上聲。《說文》寒也。从仌,令聲。《六書正譌》別作泠,非。泠乃水名。《南史·齊樂預傳》人笑褚公,至今齒冷。《增韻》淸甚也。

姓。《廣韻》前趙錄南徐州刺史令道,字安義。

《唐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靈上聲。㓑冷,寒也。

《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冷凙。吳人謂冰曰冷凙。令道當作冷道。

【溢】

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逸。《說文》器滿也。《爾雅·釋詁》溢,盈也。《孝經·諸侯章》滿而不溢。

《爾雅·釋詁》溢,靜也。《疏》盈溢者宜靜。

愼也。舍人曰:溢行之愼。

洋溢也。《中庸》洋溢乎中國。

匹溢,聲四散也。《王褒·洞簫賦》龢紛離其匹溢。

《儀禮·喪服》朝一溢米。《註》二十四兩曰溢,爲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

《孔叢子·雜訓》兩手曰掬,一手曰溢。

同鎰。《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寶。

通佾。《前漢·郊祀歌》千童羅舞成八溢。《註》溢,與佾同。列也。

《集韻》食質切,音實。《儀禮》一溢米,劉昌宗讀。

神至切,音示。《詩·周頌》假以溢我。徐邈讀。

《韻補》叶於旣切,音意。《左思·魏都賦》沐浴福應,宅心醰粹,餘糧栖畝而勿收,頌聲載路而洋溢。

【杯】

杯【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背平聲。《說文》作桮。俗作㮎,通作杯。飮酒器。唐孔穎達曰:《周禮》有王敦,今之杯盂也。《禮·玉藻》母沒而杯棬不能飮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盛羹器。《前漢·項羽傳》幸分我一杯羹。《師古註》今之側杯有兩耳者。

叶博孤切,音餔。《曹植·隴西行》卻略再拜跪,然後持一杯。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

叶薄侯切,音裒。《鮑照·合歡詩》飮共連理杯,寢共無縫裯。

【盘】

盤【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鎜《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畔平聲。《說文》承槃也。《正字通》盛物器。或木,或錫銅爲之。《左傳·僖二十三年》乃饋盤飱置壁焉。《史記·滑稽傳》杯盤狼籍。《呂氏春秋》功名著于盤盂。

浴器亦曰盤。《禮·喪大記》沐以瓦盤。《大學》湯之盤銘。《註》沐浴之盤也。

國名。《南史·梁武帝紀》盤盤國遣使朝貢。

首出御世曰盤古氏。《任昉·述異記》盤古氏,夫婦隂陽之始也,天地萬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盤古國人,皆以盤古爲姓。

犬名。《干寶搜神記》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盤瓠。

姓。明隆慶中有盤銘。

《博雅》盤桓,不進也。《後漢·張楷傳》前此徵命,盤桓未至。

與般通。《爾雅·釋詁》樂也。《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孟子》般樂怠傲。

與蟠通。《集韻》曲也。《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盤庚,殷王名。《前漢·古今人表》作般庚。

鉤盤,九河之一。《爾雅·釋水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門名。《陸廣微吳地志》盤門,古作蟠門。嘗刻木作蟠龍,以此鎭越。

通作磐。《前漢·文帝紀》盤石之宗。《成公綏·嘯賦》坐盤石。《註》盤,大石也。

與螌通。《春秋·隱元年疏》郭璞云:蜚卽負盤,臭蟲。《集韻》作負螌。

叶蒲延切,便平聲。《古詩》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聮。

叶似宣切,音旋。《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䠥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註》西荊卽楚舞也。折盤,舞貌。

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亦作旋。《張過黃牛峽詩》盤渦逆入嵌空地,斷壁高分繚繞雲。《袁桷詩》敎民風揜草,化俗水旋渦。

叶符兵切,音平。《崔瑗·竇大將軍鼎銘》禹鏤其鼎,湯刻其盤。紀功申戒,貽則後人。《韻補》庚通眞。《說文》本作槃。《廣韻》俗作柈。

【河】

河【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銀河,天河也。

《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酒器也。《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姓,明河淸,長沙人。字从月从㢲作。

【汉】

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㵄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

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

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

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類事》。

《集韻》他干切,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

《韻補》叶詩建切,音扇。《繁欽賦》長唐虎圈,迴望曼衍。槃旋岹嶢,上刺雲漢。

【流】

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