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似看叶

出自:宋代·周紫芝《蜡梅大有生意》

拼音:[rěn][rǎn][sì,shì][kàn,kān][yè,xié]

平仄:仄仄仄平平

幽芳念初分,厚地冻始裂。
耐寒怜孤根,忍苦度尺雪。
谁持万金良,起死医寸蘖。
伶俜初回姿,荏苒似看叶
灌木犹未成,已与凡草别。
平生冰玉交,胜韵颇奇绝。
微风折轻黄,香雾湿寒月。
棐几著冰壶,馀芬散清樾。
只今满眼花,想像疑可折。
感君分似意,老味倍欣悦。
添我小窗春,芳意未衰歇。
盛德不可忘,封殖宁敢阙。

查看原文

注释

【荏苒】1.形容时间渐渐逝去:光阴荏苒。 2.蹉跎:荏苒岁月。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荏】

荏【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稔。《詩·大雅》荏菽斾斾。《傳》荏菽,戎菽也。《箋》大豆也。

《爾雅·釋草》蘇,桂荏。《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本草》荏子可壓油。《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柔也。《詩·小雅》荏染柔木。《傳》荏染,柔意也。《論語》色厲而內荏。

《篇海》荏染,猶侵尋也。亦作荏苒。《廣韻》荏苒,展轉也。《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地名。《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

【苒】

苒【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類篇》而琰切,音冉。草盛貌。

荏苒,猶展轉也。見荏字註。

【似】

似【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

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

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

《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

《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看】

看【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

《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姓。見《姓苑》。

《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義同。

叶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寧復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

叶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彝亭詩》千里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說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㸔。

【叶】

叶【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註》汁、叶同。(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博雅》聚也。

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與䔾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註》古文葉爲䔾。

式涉切,音攝。《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韻補》叶,逆約切,音虐。《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叶於急切。《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韻會》或作,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