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虑纤尘止

出自:宋代·王之道《追和老杜种莴苣诗》

拼音:[bù,fǒu][lǜ][xiān,qiàn][chén][zhǐ]

平仄:仄仄平平仄

我有数亩园,荒秽索锄理。
干戈何许久,生意困屠燬。
道也其兴与,时哉亦甚矣。
去年失短吕,培植乏驱使。
今年得老杨,衰病更临起。
晚菘已芜没,早韭就茅靡。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纵苦可自珍,供盘况潇洒。
银条直且甘,风味胡伯始。
其视李太尉,小人与君子。
明明如古鉴,不虑纤尘止
廓廓若太清,强欲浮云滓。
老氏有遗训,重去彼取此。
方今向太平,皋夔正端委。
台省登硕德,要荒窜诬毁。
击寇岂无人,蕃将来黑齿。
破齐在不日,逆以诛正已。
停观劳还役,杖杜颙采芑。
万邦遇有道,贫贱古人耻。
文王来吕夷,汉祖致园绮。
异时免沟坑,愿附织贝篚。

查看原文

注释

【纤尘】1.亦作"纎尘"。 2.微尘。 3.比喻微细污垢。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虑】

虑【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玉篇》房七切。愁貌。(慮)《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良據切,音鑢。《說文》謀思也。从思,虍聲。思有所圖曰慮,慮,猶縷也。《增韻》憂也,疑也。《書·太甲》弗慮胡獲。《註》欲其謹思之也。《大學》安而后能慮。《朱註》謂處事精詳。

度也。《揚子·太經》立督慮也。《註》督,正也。慮,度也。運以正度也。

總計曰亡慮。《前漢·書註》舉凡之辭,言不待計慮而知其大凡也。

軍前所持幡曰慮無。《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慮有無也。《正義》明爲思慮其所無之事,使知而爲之備也。

《釋名》慮,旅也,旅,衆也。《易·繫辭》一致而百慮。《註》慮及衆物,以一定之也。

姓。《左傳》南蒯臣慮癸。

《廣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正韻》思慮也。《淮南子·原道訓》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爲蓋,以地爲輿。

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也。

地名。隆慮,在河內。無慮,在遼東。取慮,在臨淮。且慮,在遼西。昌慮,在海東。隆音林,取音趣,且音苴。

《古今字考》兩舉切,音呂。《箕山歌》日月運照,靡不記睹。游放其閒,何所却慮。

《正字通》盧谷切,音錄。《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掌折獄詳,凡繫囚,五日一慮。《前漢·雋不疑傳》每行縣,錄囚徒還。《師古註》錄囚,今云慮囚,本錄聲之去者耳。近俗不曉其意,訛爲思慮之慮,失其源矣。◎按師古此言近於識字,而實未通韻。惟未通韻,亦未爲識字之源也。蓋每字原具四聲,如慮字從平聲起韻,閭呂慮錄,則閭字爲慮字之平,呂字爲慮字之上,錄字爲慮字之入也。慮本訓謀思,然兼有詳審之義,故漢書錄囚亦卽慮囚也。慮字原具入聲,有錄音,豈必專屬去聲,爲得字之源乎。

叶郞古切,音魯。《楚辭·九章》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芳椒以自處。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〇按本从思,《說文》玉篇都入思部。字彙倂入心部,取其便考。(慮)

【纤】

纖【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正韻》思廉切,纖縞。《傳》纖,細也。《楚辭·招魂》被文服纖。《註》纖謂羅縠也。

《禮·閒傳》禫而纖。《註》黑經白緯曰纖。《前漢·文帝紀》纖七日釋服。《註》纖,細布衣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輻,欲其揱爾而纖也。《註》揱纖,殺小貌。

《史記·司馬相如傳》蜚纖垂髾。《註》纖,袿衣飾。

《史記·貨殖傳》周人旣纖。《註》纖,儉嗇也。

《集韻》《韻會》罪則纖剸。《註》纖,讀爲殲。殲,刺也。

《韻會》師咸切,音攕。與孅通。《前漢·食貨志》至孅至悉也。《註》師古曰:孅,與纖同。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止】

止【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

《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

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

《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大學》云:爲人君止於仁,爲人臣止於敬,好惡所止,謂此類也。

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謂。

留也。《論語》止子路宿。《孟子》可以止而止。

行師營曰止,暫待曰次。

凡戰而被獲曰止。《左傳·隱十一年》公與鄭人戰於狐壤,止焉。《杜註》內諱獲,故言止。

《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容止。《詩·鄘風》人而無止。《箋》止,容止。無止則無禮節也。《孝經·聖治章》容止可觀。

舉止。《齊書·張欣泰傳》欣泰著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俗謂德行曰行止。《外史檮杌》鄭奕敎子《文選》。其兄曰:莫學沈、謝嘲風弄月,汙人行止。

樂器。《爾雅·釋樂》所以鼓柷謂之止。《註》止者,其椎名也。《書·益稷》合止柷敔。《鄭註》柷,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

鳥集亦曰止。《詩·小雅》載飛載止。

三止,三禮也。《班固·幽通賦》嬴取威於百儀兮,姜本支乎三止。《註》謂齊之先伯夷典三禮也。

語辭。《詩·周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首止,衞地名。在陳留襄邑。《春秋·僖五年》齊侯會王世子于首止。

與趾同。《儀禮·士昏禮》皆有枕北止。《鄭註》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豚止。《郭註》止,足也。《前漢·郊祀歌》獲白麟,爰五止。《師古註》止,足也。時白麟足有五蹄。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