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齑盐怆语离

出自:宋代·葛立方《次韵程天游叙旧》

拼音:[tài][xué][jī][yán][chuàng][yǔ,yù][lí]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太学齑盐怆语离,半周甲子定何之。
霜空过雁我宴坐,云路看鸿君赋诗。
鄙吝政忧陈仲举,谈谐喜值庾元规。
东邻更有程居士,鼎足论文妙一时。

查看原文

注释

【太学】中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汉武帝时开始设立。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学】

學【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胡覺切《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音鷽。《說文》覺悟也,本作斆,篆作學。《增韻》受敎傳業曰學。朱子曰:學之爲言效也。《詩·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書·說命》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禮·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學校,庠序總名。《禮·王制》天子命之敎,然後爲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

姓。見《姓苑》。

叶許旣切,音戲。《前漢·匡張孔馬敘傳》樂安裒裒,古之文學。叶下司,司音細。

叶後敎切,音效。《傅毅·廸志詩》訓我嘉務,惠我博學。叶上誥。《正字通》與斆別。○按《書·說命》惟斆學半。學與斆別。諸家泥經傳,斆或作學,合學斆爲一,非。今斆音效,而學校字但作學,互詳攴部斆字註。

【齑】

齏【亥集下】【齊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祖雞切《集韻》《韻會》《正韻》牋西切,也。

膾酢也。《周禮·天官·醢人註》凡醯醬所和細切爲齏。一曰擣辛物爲之。辛物,薑蒜之類。

碎也,和也,亂也,制也。亦作䪠。

【盐】

鹽【亥集下】【鹵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閻。《說文》鹹也。古宿沙初作,煮海爲鹽,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周禮·天官·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賔客共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註》苦鹽出於池,鹽爲顆未鍊治,味鹹苦。散鹽卽末鹽,出於海及井,幷煑鹻而成者,鹽皆散末也。形鹽卽印鹽,積鹵所結,形如虎也。飴鹽以飴雜和,或云生戎地,味甘美也。《禮·內則》卵鹽。《註》大鹽也。《正字通》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

《史記·天官書》臯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正義曰》凌雜,交亂也。米鹽,細碎也。

澤名。《史記·大宛傳》于闐之東,水注鹽澤,潛行地下,則河源出焉。

白鹽,山名。在四川夔州,南連赤甲山。《杜甫詩》赤甲白鹽俱刺天。

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

無鹽,古國名。

地名。鹽城,在蒲州安邑縣。一名司鹽城。《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

《前漢·地理志》無鹽縣,屬東平郡,海鹽縣,鹽官縣,屬會稽郡。

牛兩膁上曰陽鹽。《甯戚相牛經》陽鹽欲得廣。

金鹽五加皮別名。

姓。《魯國先賢傳》有北海相鹽津。

毋鹽,複姓。齊毋鹽邑大夫之後。

無鹽,古之醜婦人。

《廣韻》《集韻》《正韻》以贍切,音豔。《廣韻》以鹽醃物也。《禮·內則》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鹽之。

同豔。《禮·郊特牲》君親誓社,以習軍旅,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註》流,猶行也。行田也。鹽,讀爲豔,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豔之,觀其用命不也。

曲之別名。凡歌詩謂之鹽者,謂如吟行曲引之類也。《古樂府》有昔昔鹽,神雀鹽,黃帝鹽諸名。。

【怆】

愴【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初亮切《集韻》《韻會》楚亮切,音創。《說文》傷也。从心倉聲。《廣韻》悽愴也。《禮·祭義》霜露旣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註》初亮切。

《集韻》初良切《正韻》齒良切,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廣韻》初兩切《集韻》楚兩切,音搶。《廣韻》愴恍,失意貌。

【语】

語【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

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

《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魚去聲。《廣韻》告也。《增韻》以言告人也。《左傳·隱元年》公語之故。《論語》居,吾語女。

敎戒也。《魯語》主亦有以語肥也。

地名。《前漢·閩粵王傳》錢唐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爲語兒侯。《孟康註》語兒,越中地也。今吳南亭是。《師古曰》語,或作篽、籞。

【离】

离【午集下】【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摛。同魑。

《韻會》鄰知切。同離。明也,麗也。易卦名。

散也,違也。《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离。亦同離。(離)《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驪。《說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玉篇》亦作鸝。《廣韻》今用鸝爲鸝黃,借離爲離別。《集韻》或作鵹。

卦名。《易·離卦》彖曰:離,麗也。《玉篇》離,明也。

《玉篇》散也。《廣韻》近曰離,遠曰別。《揚子·方言》參蠡,分也。秦晉曰離。《易·乾卦》進退無恆,非離羣也。《待王風》有女仳離。

《玉篇》遇也。《揚子·方言》羅謂之離。《易·小過》飛鳥離之。《前漢·揚雄傳·反離騷註》應劭曰:離,猶遭也。

《詩·小雅》不離于裏。《疏》離,歷也。

《玉篇》兩也。《禮·曲禮》離坐離立。《註》離,兩也。兩相麗謂之離。

《玉篇》判也。《禮·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註》離經,斷絕句也。《周禮·夏官·形方氏》無有華離之地。《註》華讀爲邪離絕。

《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離,謂次序其聲懸也。《疏》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儀禮·大射禮》中離維綱。《註》離,猶過也,獵也。

《玉篇》也。

《爾雅·釋親》男子謂妹之子爲出,謂出之子爲離孫。

《荀子·非相篇》離離然。《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謂草木之蒙茸翳薈也。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茸。

《屈原·離騷》長余佩之陸離。《註》陸離,猶㠁嵯,衆貌也。許愼云:美好貌。師古云:分散也。

《前漢·郊祀歌》闢流離。《註》流離,不得其所者。

《司馬相如·大人賦》滂濞泱軋,麗以林離。《註》林離,撡攦也。《揚雄·羽獵賦》淋離廓落。

《司馬相如·大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註》服虔曰:皆神名也。師古曰:長離,靈鳥也。○按前漢禮樂志作長麗。註云:星名。《張衡·思賦》前長離使拂羽兮。《註》長離,南方朱雀神也。

《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疏》音多變,聲流離也。

《前漢·西域傳》罽賔出璧流離。《註》師古曰:魏略云: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紅、紫十種流離。

馬名。《李斯·諫逐客書》乗纖離之馬。

鳥名。《詩·邶風》流離之子。《傳》流離,鳥也。○按爾雅釋鳥註,作留離。

草名。《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註》離,蘼蕪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蘖離朱楊。《註》離,山梨。

《埤雅》韓詩曰:芍藥,離草也。將離,相贈以芍藥。一名可離。

木名。《史記·孔子世家註》《皇覽》曰:塋中樹,柞、枌、雒、離。

水名。《前漢·武帝紀》出零陵下離水。

地名。《左傳·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註》鍾離,楚邑,淮南縣。

國名。《前漢·西域傳》東離國,大國也。《拾遺記》泥離之國來朝。

《廣韻》姓也。孟子弟子離婁。

《集韻》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詳虫部螭字註。

《集韻》輦尒切,音邐。離跂,攘臂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註》離靡,謂相連不絕也。離,音力爾反。

《廣韻》《集韻》《韻會》力智切,音荔。《廣韻》去也。《書·胤征》畔官離次。《釋文》離,如字,又力智反。《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與荔同。《司馬相如·上林賦》答遝離支。《註》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粗,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師古:音力智反。

《廣韻》《集韻》《韻會》,不得過差也。《釋文》離,呂計反。偶也。

叶音黎。《卓文君·白頭吟》凄凄復凄凄,嫁女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叶良何切,音羅。《韓愈·裴少府墓銘》支分族離,各爲大家。家,音歌。(離)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