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摇城堞雉飞深

出自:宋代·朱服《庐州三首 其二》

拼音:[shuǐ][yáo][chéng][dié][zhì][fēi][shēn]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将军荡寇力能任,陈迹依然得重寻。
血绕楼船龙战息,水摇城堞雉飞深

查看原文

注释

【城堞】1.城上的矮墙。 2.泛指城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摇】

搖【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余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其豐殺之節也。

《爾雅·釋詁》作也。《前漢·禮樂志》將搖舉,誰與期。《註》言當奮搖高舉,不可與期也。

招搖,星名。《禮·曲禮》招搖在上。《疏》春秋運斗樞云:北斗七星第七搖光,則招搖也。《前漢·司馬相如·大人賦》部署眾神於搖光。《註》張揖曰:搖光,北斗杓頭第一星。◎按禮疏,合二星爲一。與漢書註互異。

扶搖,暴風也。《爾雅·釋天》扶搖謂之猋。《註》風自下而上。

步搖,首飾也。《詩·鄘風》副笄六珈。《疏》步搖,副之遺象。《前漢·江充傳》冠禪纚步搖。《註》冠禪纚,故行步則搖,纚卽今方目紗也。一作①。《周禮·天官·追師註》副以覆首,若今步①。《釋文》①本作搖。

消搖,翱翔貌。與逍遙同。《禮·檀弓》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于門。

須搖,猶須臾也。《前漢·禮樂志》神奄留臨須搖。

姓。《前漢·功臣表》海陽齊信侯搖毋餘。

《唐韻》弋照切《集韻》弋笑切,後主·關山月詩》城危接暈高,潤風連影搖。寒光帶岫移,冷色含山峭。䍃从肉,非从爪。亦作㨱。別見後十一畫。①字作下繇。肉作月。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堞】

堞【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城上女牆。《左傳·襄二十七年》盧蒲嫳攻崔氏,崔氏堞其宮而守之。《左思·魏都賦》崇墉濬洫,嬰堞帶涘。

《集韻》託協切,音帖。義同。《說文》作。

【雉】

雉【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疏》別諸雉之名也。《易·說卦》離爲雉。《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士執雉。《公羊傳·襄二十七年》昧雉彼視。

《爾雅·釋鳥》鵽鳩,雉,一名鵽鳩。

《晏子·問篇》鄒滕雉犇而出其地,猶稱公侯。

《晉語》雉經於新城之廟。《註》雉經,頭搶而懸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註》雉,長三丈,高一丈。《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過百雉。《管子·海王篇》吾欲藉於臺雉。

《春秋·定二年》雉門及兩觀災。《註》雉,公宮之南門。

《揚雄·甘泉賦》列新雉於林薄。《註》服虔曰:新雉,香草也。

《爾雅·釋詁》雉,也。《註》義未詳。

《揚子·方言》雉,理也。

《韻會》姓也。殷後有雉氏。

《前漢·高后紀註》荀悅曰:諱雉之字曰野雞。師古曰:呂后名雉,故臣下諱雉也。《韻會》漢人諱之,謂雉爲野雞。

《集韻》序字註。

《集韻》演爾切,音酏。縣名。《前漢·地理志》江夏郡下雉縣。《註》雉,羊氏反。《又》南陽郡雉縣。《註》弋爾反。

《集韻》口駭切,音鍇。桂林人謂人短爲矲雉,或作。

直利切,音稚。野雞也。

【飞】

飛【戌集下】【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

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

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

桑飛,鷦鷯別名。

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借作非。《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說文徐註》上旁飞者,象鳥頸。

【深】

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