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汝北焉

出自:宋代·张耒《友山》

拼音:[zài][rǔ][běi,bèi][yān]

平仄:仄仄仄平

张子官于福昌,块然独居,无与为友。
宾客不至,遗朋失旧。
经时闭门,终日钳口。
出无与游,居无与就。
谁同我食,谁酌我酒。
归守妻孥,出对厮走。
驾言出游,田童野叟。
气否莫交,情包不剖。
塞聪蔽明,盘足袖手。
披书阅简,眩目疲肘。
厌然成痼,不可针灸。
于是张子,涤虑除烦。
披庭扫堂,枕手而眠。
恍若有遇,有神降焉。
曰我实哀汝,独无友朋。
我有教告,子乎我听。
凡世之人,百愚一贤。
古昔所叹,非独今然。
得贤与朋,善固无俪。
贤不可得,将愚与比。
友贤实难,幸然后值。
不幸友愚,与无孰利。
谄笑倾辟,韬情晦实。
测心献计,因隙投策。
口是腹非,面歌背泣。
友若此者,实繁孔多。
曷若不见,目清耳和。
我复告子,真友之实。
尔遵我言,友胡有竭。
人物虽殊,可友同焉。
赐尔以友,其名曰山。
居汝左右,在汝北焉
端不汝去,澹兮绝言。
春丽夏繁,秋疏冬瘦。
霞雾融明,风驰雨骤。
孤楫横奔,牢屯巧镂。
傲岸轩昂,清华润秀。
对食临眠,排堂入牖。
效技汝前,虽劳不疚。
山有佳泉,多灌尔囿。
历石悬空,泠泠清漱。
如闻妙音,濯烦浴垢。
不犹愈乎,卑议庸读。
过耳增懑,入心善烦者乎。
山有修竹,汝园是植。
静丽明鲜,端虚正直。
如彼正人,扬言发色。
微风散碧,宵月镂白。
不犹愈乎,市儿尘颜。
敧眉鼓吻,佞笑浮言。
工为媚悦,善佞曲拳者乎。
山有乔木,耸立而峙。
端无媚姿,若对正士。
障雨蔽暍,千人所芘。
微飙披拂,吹奏竽籁。
不犹愈乎,蠕蠕鼠辈。
女黠儿娇,奴趋妾拜者乎。
山有好鸟,清喉丽羽。
引啸长鸣,群呼迭语。
夜管风弦,哀簧怨柱。
不犹愈乎,巷歌里舞。
促缩跳梁,颠妖淫污。
父子不施,弃礼忘数者乎。
如前实繁,言胡可殚。
汝与之乐,右攀左援。
曷为孑孑,寤寐嗟叹。
张子再拜,受言永怀。
解累亡忧,心通志开。
高山岩岩,流水潺潺。
竹茂木翘,鸟鸣琅然。
如前夷齐,而后闵颜。
吾何为乎,浩然其间。

查看原文

字义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汝】

汝【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與切,音茹。水名。《說文》水出弘農盧氏,還歸山東入淮。《水經》汝水出河南梁縣勉鄕西天息山。《酈道元注》今汝水出魯陽縣之大盂山黃柏谷,至原鹿縣,南入於淮,謂之汝口。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會也。《春秋釋例》汝水至汝隂褒信縣入淮。《詩·周南》遵彼汝墳。

州名。《廣韻》春秋時爲王畿及鄭楚之地。左傳,楚襲梁,及霍,漢爲梁縣,後魏屬汝北郡,隋移于陸渾縣北,遂攺爲汝州。《廣輿記》今屬河南州,西有臨汝城古蹟。

汝寧,郡名。《廣輿記》秦屬潁川,漢曰汝南,元曰汝寧郡,有汝陽縣。

姓。《書·亡篇》有汝鳩,汝方,湯之賢臣。《左傳》有汝寬。

《韻會》通作女。《前漢·地理志》女陽,女隂,與汝同。

爾女亦作爾汝。《書·益稷》子欲左右,有民汝翼。子欲宣力,四方汝爲。

【北】

北【子集下】【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焉】

焉【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嫣。《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

《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

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

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

《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音䗡。《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

《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

《鄘風》終焉允臧。

《淮南子·時則訓》天子焉始乗舟,薦鮪子寢廟。《註》焉,猶於也。

《正韻》延知切,音夷。《周禮·秋官·行夫》焉使則介。之《釋文》焉,劉音夷。《註》夷使使於四夷,則行夫主爲之介。一謂夷發聲。◎按周禮本作焉,而註直攺作夷,是焉。夷古通用不獨音同也。《正字通》云:周禮焉字,連上句讀,居于其國,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焉,語助也。當如字讀。讀作夷,非。《正字通》之說,於文義極順。但二鄭作夷,必非無據,今仍之。

《廣韻》謁言切《集韻》依言切,音蔫。《廣韻》安也。

不言也。

叶於堇切。《劉向·列女贊》齊女徐吾,念績獨貧。夜托燭明,李吾絕焉。《讀書通》焉通作案。禮三年問:焉使倍之。荀子禮論篇作,案使倍之。〇按荀子內案字頗多,皆係方言,不與焉通,讀書通非。說文焉鳥之焉,徐鉉作有乾切,讀若䗡。韻會因之。今从玉篇、廣韻讀嫣。

相关诗句
浩然其间 吾何为乎 而后闵颜 如前夷齐 鸟鸣琅然 竹茂木翘 流水潺潺 高山岩岩 心通志开 解累亡忧 受言永怀 张子再拜 寤寐嗟叹 曷为孑孑 右攀左援 汝与之乐 言胡可殚 如前实繁 弃礼忘数者乎 父子不施 颠妖淫污 促缩跳梁 巷歌里舞 不犹愈乎 哀簧怨柱 夜管风弦 群呼迭语 引啸长鸣 清喉丽羽 山有好鸟 奴趋妾拜者乎 女黠儿娇 蠕蠕鼠辈 不犹愈乎 吹奏竽籁 微飙披拂 千人所芘 障雨蔽暍 若对正士 端无媚姿 耸立而峙 山有乔木 善佞曲拳者乎 工为媚悦 佞笑浮言 敧眉鼓吻 市儿尘颜 不犹愈乎 宵月镂白 微风散碧 扬言发色 如彼正人 端虚正直 静丽明鲜 汝园是植 山有修竹 入心善烦者乎 过耳增懑 卑议庸读 不犹愈乎 濯烦浴垢 如闻妙音 泠泠清漱 历石悬空 多灌尔囿 山有佳泉 虽劳不疚 效技汝前 排堂入牖 对食临眠 清华润秀 傲岸轩昂 牢屯巧镂 孤楫横奔 风驰雨骤 霞雾融明 秋疏冬瘦 春丽夏繁 澹兮绝言 端不汝去 在汝北焉 居汝左右 其名曰山 赐尔以友 可友同焉 人物虽殊 友胡有竭 尔遵我言 真友之实 我复告子 目清耳和 曷若不见 实繁孔多 友若此者 面歌背泣 口是腹非 因隙投策 测心献计 韬情晦实 谄笑倾辟 与无孰利 不幸友愚 幸然后值 友贤实难 将愚与比 贤不可得 善固无俪 得贤与朋 非独今然 古昔所叹 百愚一贤 凡世之人 子乎我听 我有教告 独无友朋 曰我实哀汝 有神降焉 恍若有遇 枕手而眠 披庭扫堂 涤虑除烦 于是张子 不可针灸 厌然成痼 眩目疲肘 披书阅简 盘足袖手 塞聪蔽明 情包不剖 气否莫交 田童野叟 驾言出游 出对厮走 归守妻孥 谁酌我酒 谁同我食 居无与就 出无与游 终日钳口 经时闭门 遗朋失旧 宾客不至 无与为友 块然独居 张子官于福昌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