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汤沃雪

出自:宋代·吕本中《会稽石道叟教授南剑兵火抢攘之馀兴治郡学尺椽片瓦皆其所自经营也未期月而学成远近赖之又祠前辈贤者以风励多士使游其间者望之而心化由是而入尧舜之道不难也古之教者盖多术矣五帝宪三王有乞言宪贤于乞言也道叟知之矣吕本中为作诗叙本末云》

拼音:[bù,fǒu][dài,dāi][tāng,shāng][wò][xuě]

平仄:仄平平仄仄

圣远道则微,世久学欲绝。
区区续微言,未易胜邪说。
石侯东南秀,睹此心欲折。
分教南剑州,意在补亡缺。
欻令兵火后,复见俎豆设。
庙貌甚尊严,上下有区别。
先生默无语,风化动闽粤。
斯文自明白,如仰见日月。
坐令穿凿误,不待汤沃雪
不知旁祠谁,今代古豪杰。
孰能与之齐,共此岁寒节。
入门日在望,未返意已竭。
由来正心术,不在费颊舌。
乃知薰陶功,自与闻见别。
曾鲁颜不愚,亦岂有优劣。
此理倘可求,万古同一辙。

查看原文

注释

【不待】1.用不着;不用。 2.不想;不愿意。
【沃雪】谓以热水浇雪。比喻事情极易解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待】

待【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朱註》待,徒奇反。

【汤】

湯【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土郎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郎切,音鏜。《說文》熱水也。《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

水名。《山海經》上申之山,湯水出焉。

《水經注》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註之,源出朐忍縣北。

谷名。《張衡·南都賦》湯谷涌其後。

州名。《韻會》廣南化外,唐置湯州,天寶時爲湯泉郡。

縣名。《廣輿記》湯隂縣,屬彰德府。

《書·虞書疏》除殘去虐曰湯。馬融又云:雲行雨施曰湯。

《風俗通·王霸篇》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天下熾盛。

《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詩·大雅》江漢湯湯。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浪切,音儻。熱水沃也。《禮·月令》如以熱湯。

《集韻》余章切,音陽。與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陽。《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湯谷。

《廣韻》他浪切,音盪。與蕩通。《詩·陳風》子之湯兮。《傳》湯,蕩也。《箋》言游蕩無不爲也。

與盪同。《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韻補》叶透空切,音通。《東方朔·七諫》何靑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沃】

沃【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烏酷切,音鋈。《說文》灌漑也。《書·說命》啓乃心,沃朕心。《正義》當開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也。

盛也。《詩·衞風》其葉沃若。《疏》沃若,沃沃然盛也。

壯姣也。《詩·檜風》夭之沃沃。《傳》沃沃,壯姣也。

柔也。《詩·小雅》其葉有沃。《傳》沃,柔也。

土不磽曰沃壤。《左傳·襄二十五年》楚蔿掩爲司馬,井衍沃。《註》衍沃,平美之地。

盥手曰沃盥。《周禮·夏官》小臣大祭祀沃王盥。《疏》言爲王沃手,盥手也。

《左傳·正義》盥謂洗手,沃謂澆手。

泉名。《爾雅·釋水》沃泉縣出。

水名。在沃陽縣西北。《水經注》中陵水東逕沃陽縣,又西北流注沃水。

九土之一。《淮南子·地形訓》正南次州曰沃土。

閩南人謂雨淋曰沃。見《鄭瑗井觀瑣言》。

曲沃,晉邑名。《詩·唐風》素衣朱襮,從子于沃。《廣輿記》曲沃縣,屬山西平陽府。

姓。沃丁之後。吳有沃焦,著《神仙傳》。

《集韻》鬱縛切,音艧。茂貌。《詩·衞風》其葉沃若,徐邈讀。《說文》本作,今省。

【雪】

雪【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㡜。《說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

《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小雪、大雪,名。見《後漢·律曆志》。

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陽春白雪,古曲名。

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