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镛列两序

出自:宋代·吕本中《谢任伯夫人挽诗》

拼音:[shēng][yōng][liè][liǎng][xù]

平仄:平平仄仄仄

幽兰在深山,无人终自芳。
岂伊桃李颜,取媚少年肠。
高氏有潜德,奕世被辉光。
自其父祖来,低首不肯昂。
夫人生既贤,岂止秀闺房。
出身事夫子,和鸣更锵锵。
笙镛列两序,圭币罗中堂。
云何去日远,遂弃凌风翔。
伋也奉慈训,将见久必昌。
瞻彼汝南路,松柏泣新霜。
凄然马鬣封,千岁终不亡。

查看原文

注释

【笙镛】1.亦作"笙庸"。 2.古乐器名。镛﹐大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笙】

笙【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廣韻》樂器也。《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書·益稷篇》笙鏞以閒。《詩·小雅》笙磬同音。《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細也。《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廣雅》笙,小也。

地名。《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註》笙,魯境。

簟名。《揚子·方言》簟謂之笙。《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叶師莊切。《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字彙補》疏臻切,音莘。《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镛】

鏞【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余封切《集韻》餘封切,音容。《說文》大鐘。《爾雅·釋樂》大鐘謂之鏞。《書·益稷》笙鏞以閒。《註》鏞,大鐘。

通作庸。《詩·周頌》庸鼓有斁。《傳》大鐘曰庸。《廣韻》或作銿。

【列】

列【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良薛切《集韻》《韻會》力櫱切,音裂。《說文》分解也。《廣韻》行次也,位序也。《前漢·韋玄成傳》恤我九列。《註》九卿之位。《顏延之·曲水詩序》婆娑于九列。

軍伍。《左傳·僖二十二年》不鼓不成列。

布也,也。《班固·西都賦》陛戟百重,周廬千列。

《周禮·地官·稻人》以列舍水。《註》列者,其町畦,必使平垣,則水可止舍也。

姓。《廣韻》鄭有列禦。

《集韻》力制切,音例。比也。

【两】

兩【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序】

序【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徐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象呂切,音緒。《爾雅·釋宮》東西牆謂之序。《註》所以序別內外。《疏》此謂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也。《集韻》或作㘧䦽。

《玉篇》學也。《禮·王制》夏后氏養國老于東序,養庶老于西序。《註》東序,大學,在國中,王宮之東。西序,小學,在西郊。

《明堂位》夏后氏之序也。《孟子》殷曰序。

《玉篇》長幼也。《孟子》長幼有序。

《廣雅》次也。《詩·大雅》序賔以賢。《箋》謂以射中多少爲次第。《周禮·春官·小宗伯》掌四時祭祀之序事。《註》次序之時。

姓。《禮·射義》序點揚觶。《疏》序氏點名也。

《韻會》敘,通作序。《爾雅·序疏》敘此經之旨。孔子作書序,子夏作詩序,故郭氏亦謂之序。

與緒通。《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端序則見長而愈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