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菊绕江垒

出自:唐代·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七十四》

拼音:[wǎn][jú][rào][jiāng][lěi]

平仄:仄平仄平仄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
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查看原文

字义

【晚】

晚【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挽。《說文》莫也。《博雅》後也。《史記·李斯傳》君何見之晚。《前漢·天文志》伏見蚤晚。

【菊】

菊【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韻會》居六切,音掬。古作蘜、鞠。《爾雅》蘜,治蘠也。《郭註》今之秋華菊。《禮·月令》鞠有黃華。《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

水名。《水經注》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礀山芳菊谿。

《韻補》訣力切。《賈島詩》九日不出門,十日見黃菊。灼灼耀繁英,美人無消息。《集韻》亦作蓻。

【绕】

繞【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而沼切《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擾。《說文》纏也。《干祿字書》遶,通繞。

姓。《左傳·文十三年》繞朝贈之策。《註》繞朝,秦大夫。

《集韻》人要切,音蟯。撓,或作繞。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垒】

垒【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力委切。與累通。《說文》垒,墼也。積塹爲牆壁也。(壘)《廣韻》力軌切《集韻》《韻會》魯水切,音藟。《說文》軍壘也。《禮·曲禮》四郊多壘,卿大夫之辱也。《周禮·夏官》量人掌營軍之壘舍,量其市朝州涂軍社之所里。

星名。《史記·天官書》虛南衆星曰羽林天軍,軍西爲壘。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武帝平南越,內增七校,中壘其一也。

姓,後趙壘澄,晋梓潼太守壘錫。

《集韻》艮斐切。山貌。

倫追切,音纍。畏壘,山名。《莊子·庚桑楚》北居畏壘之山。

玉壘山,在灌縣西,唐貞觀閒設關于其下。《岑參詩》玉壘天晴望,諸峰盡覺低。

重也。一曰壯貌。《前漢·鮑宣傳》魁壘之士。

冢相次也。《張載·七哀》北邙何壘壘。

與累同。《荀子·大略篇》不憂其係壘也。

與礌同。《前漢·李陵傳》下壘石。

《廣韻》呂䘏切《集韻》《韻會》列戌切,閱百鬼,其不循理者,持以葦索,執以飼虎。《張衡·東京賦》度朔作梗,守以鬱壘。神荼副焉,對操索葦。臘祭夕桃符之制由此。神荼,音伸舒。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