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越恒资辩

出自:隋代·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

拼音:[xì,jì][yuè][héng][zī][biàn]

平仄:仄仄平平仄

贾谊长沙国,屈平湘水滨。
江南瘴疠地,从来多逐臣。
粤余非巧宦,少小拙谋身。
欲飞无假翼,思鸣不值晨。
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
飘飖如木偶,叶置同刍狗。
失路乃西浮,非狂亦东走。
晚岁出函关,方春度京口。
石城临虎据,天津望牛斗。
牛斗盛妖氛,枭獍已成群。
郤超初入暮,王粲始从军。
裹粮楚山际,披甲吴江汶。
吴江一浩荡,楚山何纠纷。
惊波上溅日,乔木下临云。
系越恒资辩,喻蜀几飞文。
鲁连唯救患,吾彦不争勋。
羁游岁月久,归思常搔首。
非关不树萱,岂为无杯酒。
数载辞乡县,三秋别亲友。
壮志后风云,衰鬓先蒲柳。
心绪乱如丝,空怀畴昔时。
昔时游帝里,弱岁逢知己。
旅食南馆中,飞盖西园里。
河间本好书,东平唯爱士。
英辩接天人,清言洞名理。
凤池时寓直,麟阁常游止。
胜地盛宾僚,丽景相携招。
舟泛昆明水,骑指渭津桥。
祓除临灞岸,供帐出东郊。
宜城酝始熟,阳翟曲新调。
绕树乌啼夜,ず麦雉飞朝。
细尘梁下落,长袖掌中娇。
欢娱三乐至,怀抱百忧销。
梦想犹如昨,寻思久寂寥。
一朝牵世网,万里逐波潮。
回轮常自转,悬旆不堪摇。
登高视衿带,乡关白云外。
回首望孤城,愁人益不平。
华亭宵鹤唳,幽谷早莺鸣。
断绝心难续,惝恍魂屡惊。
群纪通家好,邹鲁故乡情。
若值南飞雁,时能访希生。

查看原文

注释

【恒资】犹天资。
【资辩】利口善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系】

系【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胄兮。《註》應劭曰:連也。《後漢·張衡傳》系曰。《註》系,繫也。《文選註》言繫賦之前意也。

《張衡·東京賦》雖系以隤牆塡塹。《註》系,繼也。

《左思·魏都賦》本前修以作系。《註》系者,胤也。

《廣韻》緒也。《增韻》聯屬也。

姓。《廣韻》楚有系益。○按《說文》系自爲部,今倂入。

【越】

越【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王伐切,音粵。《說文》度也。《玉篇》踰也。《易·繫辭傳》雜而不越。《註》各得其序,不相踰越。《禮·曲禮》戒勿越。《疏》戒愼毋得踰越。

《書·太甲》無越厥命。《傳》越,墜也。《左傳·僖八年》恐隕越於下。《註》隕越,顚墜也。

於也。《書·高宗》越有雊雉。《傳》越,於也。《詩·風》越以鬷邁。《傳》越,於也。

遠也。《書·泰誓》予曷敢有越厥志。《註》越,遠也。

瑟下孔爲越。《儀禮·鄕飮酒禮》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註》越,瑟下孔也。《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按《儀禮》《禮記》越皆如字讀。《字彙》音活,非是。

躐也。《禮·王制》越紼而行事。《註》越,猶躐也。

《禮·緇衣註》越之言蹷也。

散也。《左傳·昭四年》風不越而殺。《註》越,散也。

《爾雅·釋言》越,揚也。《註》謂發揚。《周語》汨越九原。《註》越,揚也。《晉語》使越于諸侯。《註》發聲聞也。

迂也。《魯語》越哉,孫氏之爲政也。《註》越,迃也。

失也。《淮南子·精神訓》嗜慾者使人之氣越。《註》越,失也。

國名。《左傳·宣八年》盟吳、越而還。《註》越國,今會稽山隂縣也。《吳越春秋》少康封其庶子於越。

姓。《史記·管晏傳》越石父。《潛夫論》越象。

布名。《後漢·馬皇后紀》白越三千端。《註》白越,越布。

與粵通。○按《史記》南越、東越,漢書作粵。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戸括切,音活。《禮·禮運》越席疏布。《註》越席,翦蒲也。《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越席,結草。《廣韻》或作趏。

《韻補》叶兪芮切。《曹植·王粲誄》人命靡常,吉凶異制。此歡之人,孰先隕越。

叶魚橘切。《琳·瑪瑙勒賦》瑰姿瑋質,紛葩豔逸。英華內照,景流外越。

【恒】

恒【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字彙》俗恆字。

【资】

資【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卽夷切《集韻》《韻會》《正韻》津私切,音咨。《說文》貨也。《易·旅卦》旅卽次,懷其資。《註》必獲次舍,懷來資貨。

《易·乾卦》萬物資始。《釋文》資,取也。

《儀禮·聘禮》問歲月之資。《註》資,行用也。

《五經文字》齎,與資同。《儀禮·少牢饋食禮》資黍于羊俎兩端。《註》資,猶減也。今文資作齎。

與咨同。《禮·緇衣》民惟曰怨資。《尚書》作咨。

姓。《玉海》資氏。《留·風俗傳》黃帝之後。《四明志》會稽有資氏。

《集韻》資四切。與恣同。秦刻石文恣作資。

【辩】

辯【酉集下】【辛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4画

同辨。《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履卦》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詳審也。《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辯方正位。

明悉也。《易·大有》明辯晳也。

《集韻》巧言也。《禮·王制》言僞而辯。《史記·荀卿傳》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爭辯也。《禮·鄕飮酒義》不慢不爭,則遠于鬭辯矣。

《說文》治也。《書·酒誥》勿辯乃司。《左傳·昭元年》主盟者誰能辯焉。《註》辯,治也。

微辯,諷諭也。《禮·儒行》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也。

與徧通。《禮·樂記》其治辯者其禮具。《註》辯,徧也。《史記·五帝紀》辯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與平通。《字彙補》平均也。《史記·五帝紀》辯秩東作,辯秩西成。《書·堯典》作平。

《五音集韻》下辯,地名。在武鄕。

《集韻》《韻會》筆列切《正韻》必列切,罰、國事有所貶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