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逝此悠稔

出自:南北朝·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拼音:[tàn][shì][cǐ][yōu][rěn]

平仄:仄仄仄平仄

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
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
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
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
叹逝此悠稔,交臂乃奢年。
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
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
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
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
棱层叠嶂远,迤逦隥道悬。
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
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
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
当道兰?靡,临阶竹便娟。
幽谷响嘤嘤,石濑鸣溅溅。
萝短未中揽,葛嫩不任牵。
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
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慧居超七净,梵住逾八禅。
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
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
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
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
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查看原文

注释

【叹逝】感叹岁月易去。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叹】

叹【備考·丑集】【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龍龕》音以。

《川韻》作又字。(嘆)〔古文〕音炭。《說文》吞歎也。一曰太息也。與歎同。

《廣韻》《集韻》他干切《正韻》他丹切,音灘。義同。《詩·王風》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釋文》嘆,本亦作歎,吐丹反,協韻也。

《大雅》而無永嘆。《釋文》歎,他安反,字或作嘆。

叶他絹切,音。《曹植賦》入空室而獨倚,對牀幃而切歎。歎叶上見。

叶他涓切,音天。《曹大家·東征賦》陟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

【逝】

逝【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時制切,音誓。《說文》往也。《增韻》行也,去也。《詩·魏風》逝將去女。《楚辭·九歌》將騰駕兮偕逝。

《正韻》亡也。《前漢·司馬遷傳》長逝者魂魄。

發語辭。《詩·邶風》逝不古處。《集韻》或作遞。

《集韻》征例切,音制。義同。或作遰。

叶之列切,音折。《詩·大雅》言不可逝。叶上舌字。

叶食列切,音設。《江淹·傷友賦》魂綿昧其若絕,泣縈盈其如潔。嗟妙賞之不留,歎知音之已逝。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悠】

悠【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憂也。从心攸聲。《詩·小雅》悠悠我里。《註》悠悠,憂也。

思也。《詩·周南》悠哉悠哉。《箋》思之哉思之哉。

遠也。《詩·鄘風》驅馬悠悠。《註》悠悠,遠貌。

《周頌》於乎悠哉。《傳》悠,遠也。

行貌。《詩·小雅》悠悠南行。

眇邈無期貌。《詩·正風》悠悠蒼天。

閒暇貌。《詩·小雅》悠悠旆旌。

通作攸。《孟子》攸然而逝。《前漢·班固敘傳》攸攸外寓。

通作繇。《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讀作悠悠。

叶延知切,音移。《梁竦悼騷賦》彼皇麟之高舉兮,熙太淸之悠悠。臨岷川以懷恨兮,指丹海以爲期。

【稔】

稔【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荏。《說文》穀熟也。《左傳·襄二十七年》不及五稔。《註》稔,年也,熟也。穀一熟爲一年。

凡積久者亦曰稔。《任彥昇·奏彈》惡積釁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