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上帝沛澍雨

出自:清代·敦诚《立秋前一日大风雨自朝抵暮不止石塘水溢屋瓦苔生涛拂长松蜡翻蕉叶台上对之眉宇生快遂命酒与家人饮作长歌下之》

拼音:[wǒ][zhī,zhì][shàng,shǎng][dì][pèi][shù,zhù][yǔ,yù]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黑风吹海天地青,四野八荒云画暝。
洒作人间三日雨,萧飕似带鱼龙腥。
神鞭鬼驭走万骑,居高建屋倾千瓴。
长空如扫下云脚,斜飞横织皆清泠。
我知上帝沛澍雨,故收怒电藏威霆。
青鬉未许滴村落,黑猪那复泅天溟。
明朝晨霁蹑松嶂,初秋爽动西山陉。
遥知此际山涨发,訇岩响谷无泓渟。
安能飞去烟云窟,惊涛独倚山窗听。
台前景色亦不恶,槎丫竹树昏檐庭。
菡萏香深隔略彴,芭蕉叶大遮窗棂。
石塘水溢鱼入户,老屋地上浮新萍。
山妻不嗔水漂麦,痴儿未至头触屏。
急扫苔茵坐横石,旋开家宴倾酒醽。
小鬟行酒老婢寿,岂有玲珑歌且停。
醉来便枕松根卧,松风高落吹人醒。

查看原文

注释

【上帝】1.古代指主宰万物的天神: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2.古代的帝王: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3.基督教所信奉的神。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并主宰着世界。中国古汉语原有“上帝”一词,意为“天帝”、“天神”。明末天主教传入中国后,借用“上帝”和“天主”译称该教信奉之神。19世纪初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亦曾以“上帝”和“天主”译称该派信奉之神。以后“上帝”成为中国基督教新教的专称,中国天主教则专称为“天主”。
【澍雨】1.大雨;暴雨。 2.时雨。 3.比喻恩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帝】

帝【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沛】

沛【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普蓋切,音霈。水名。《說文》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

澤名。《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田于沛。

草生水曰沛。《公羊傳註》草棘曰沛。《風俗通·山澤篇》沛者,草木之蔽茂,禽獸之所匿也。

縣名,屬沛郡。《漢書註》秦泗水郡之屬縣。

行貌。《楚辭·九歌》沛吾乗兮桂舟。《左思·吳都賦》直衝濤而上瀨,常沛沛而悠悠。

有餘貌。《公羊傳·文十四年》沛若有餘。

大貌。《前漢·五行志》沛然自大。

雨貌。《張衡·思賦》凍雨沛其灑塗。

滂沛,雨盛貌。別作霈。

旛幔也。《易·豐卦》豐其沛。通作旆。

蓄水灌田之名。《三餘贅筆》浙中少水人家,多于山上置閘蓄水,遇旱歲開以灌田,名之曰沛。

竹名。《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沛竹,可以爲大船。《僧贊寧·筍譜》又沛竹筍。

沛艾,姿容俊偉貌。《司馬相如·大人賦》沛艾赳螑。

滯沛,奔揚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奔揚滯沛。

姓。

《廣韻》《集韻》《韻會》博蓋切,音貝。義同。

疾也。《前漢·郊祀歌》靈之來,神哉沛。《註》沛,補蓋反。

偃仆也。《詩·大雅》顚沛之揭。《傳》沛,拔也。《正義》遽離根本之言。

《韻補》叶方吠切,音避。《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于胥德兮麗萬世。

叶蒲迫切,音白。《左思·魏都賦》揆旣往之前跡,叩將來之後轍。成都迄以傾覆,建業則亦顚沛。

【澍】

澍【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朱戍切,音注。《說文》時雨澍生萬物。

借作霑濡滋植意。《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文》羣生澍濡。

與注同。水流射也。《王褒·洞簫賦》聲礚礚而澍淵。《註》澍與注,古字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音樹。義同。

【雨】

雨【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集韻》歐許切,音。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王遇切,音芋。《集韻》自上而下曰雨。《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詩·邶風》雨雪其雱。

《小雅》雨我公田。《釋文》雨,于付反。《禮·月令》仲春始雨水。《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叶羽軌切,音以。《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