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颇拈笔为楩楠

出自:元代·虞集《题旦景初佥司画》

拼音:[yì][pō][niān][bǐ][wéi,wèi][pián][nán]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旦公山堂城东南,画图古桧何毵毵。
城中无山有山癖,直藉豪墨穷幽探。
旦公弹琴古桧下,郁郁窗户生晴岚。
春雨时来鹤鸣谷,秋声夜作龙吟潭。
先皇昼坐群玉府,内使趣召飞双骖。
毕宏韦偃出中秘,营丘北苑开縢缄。
是时旦公主舒卷,一二文士相交参。
旦公归来坐成想,亦颇拈笔为楩楠
伯熙奉诏每有作,礧砢相并将无惭。
嗟予怀归亦已久,摩挲老目百不堪。
山中岂乏真偃蹇,可容白发抽朝簪。

查看原文

字义

【亦】

亦【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睪。總也,又也。

傍及之詞。

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亦本作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颇】

頗【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音坡。《玉篇》不平也,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陂。《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

《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又,攺頗爲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滅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叵。《博雅》少也。

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廣韻》《集韻》普過切,音破。《集韻》偏也。一曰疑辭。

《集韻》蒲麋切,音皮。薳頗,楚人名,見左傳。

【拈】

拈【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也。《廣韻》指取物也。《杜甫詩》舍西柔桑葉可拈。

《集韻》職琰切,音颭。《正韻》尼占切,音黏。義同。

【笔】

笔【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楩】

楩【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便平聲。《玉篇》楩木,似豫章。《司馬相如·子虛賦》楩楠豫音。《爾雅·釋木》闕楩。《疏》楩及豫章皆南方大木之名也。

《唐韻》符善切《集韻》《類篇》婢善切,音辨。

《集韻》毗面切,音便。義同。

【楠】

楠【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本作枏。詳枏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