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籥充振鹭

出自:元代·虞集《代石答五首 其五》

拼音:[zhí][yuè][chōng][zhèn][lù]

平仄:平仄平仄仄

去岁留诗别,嗟哉白发人!冠依子夏制,居切左丘邻。
执籥充振鹭,脩辞缀获麟。
终须愁坎壈,勿用诮嶙峋。

查看原文

注释

【振鹭】《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孔颖达疏:"言有振振然絜白之鹭鸟往飞也……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也。"又《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毛传:"鹭,白鸟也,以兴絜白之士。"郑玄笺:"絜白之士群集于君之朝。"后因以"振鹭"喻在朝的操行纯洁的贤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执】

執【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之入切《正韻》質入切,音汁。守也,持也。《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處也。《禮·樂記》師乙曰:請誦其所聞,吾子自執焉。

塞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聞執讒慝之口。

父之友曰執友。《禮·曲禮》見父之執,不問不敢對。《後漢·馬援傳》援爲梁松父執,松貴拜援牀下,援不之答。

捕也。《禮·檀弓》肆諸市朝,而妻妾執。《孟子》執之而已。

姓。

執失代,三字姓。

與慹同。《前漢·朱博傳》豪强執服。《註》謂畏威懾服也。本作,省作執。亦作瓡。

【籥】

籥【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廣韻》以灼切《集韻》《類篇》《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藥。《廣韻》樂器,似笛。《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約。《註》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廣雅》籥,七孔。《詩·衞風》左手執籥。《傳》籥,六孔。《周禮·春官》籥師掌敎國子舞羽龡籥。《註》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謂籥舞也。《禮·文王世子》秋冬學羽籥。《疏》籥,笛也。籥聲出于中冬,則萬物藏于中云。

《明堂位》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釋名》籥,躍也。氣躍出也。

《說文》書僮竹笘也。

與鑰同。《書·金縢》啓籥見書。《疏》籥,開藏之管。《禮·月令》孟冬愼管籥。

星名。《星經》天籥七星,在斗杓第二星,主關籥開閉。《周天大象賦》天籥司其啓閉。

【充】

充【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音突。

《玉篇》行也,滿也。

《廣韻》美也,備也。

塞也。《詩·邶風》褎如充耳。《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增韻》實之也。《禮·王制》充君之庖。

《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註》師古曰:充,當也。

《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註》充者,䌛役煩也。

《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註》過飽也。

《禮·檀弓》充充如有窮。《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姓。漢充向,充申。

《韻補》叶昌王切,廠平聲。《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充作〈从儿。

【振】

振【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音震。《說文》舉救也。《增韻》拯也。《易·蠱象》君子以振民育德。《註》濟民養德也。《禮·月令》振乏絕。《前漢·元帝紀》振業貧民。《註》振起之,令有作業。

《說文》一曰奮也。《廣韻》裂也,又動也。《易·恆卦》振恆。《禮·月令》孟春蟄蟲始振。《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五曰振祭。《註》至祭之末,但擩肝鹽中振之,謂將食者旣擩,必振乃祭也。《爾雅·釋言》振,訊也。《註》當作迅。謂奮迅。

同震。《戰國策》燕王振怖大王之威。《史記·五帝紀》振驚朕衆。

整也。《禮·曲禮》振書端,書於君前。《疏》振,拂去塵也,臣不豫愼,將文書簿領於君前,臨時乃拂整也。

發也。《左傳·文十六年》振廩同食。《莊子·田子方》是必有以振我也。

收也。《禮·中庸》振河海而不洩。《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春敎振旅。《註》兵入收衆專於農也。◎按書傳云:振旅言整衆。

止也。《詩·小雅》振旅闐闐。《箋》戰止將歸。

振旅伐鼓。振,猶止也。

《爾雅·釋言》振,古也。《詩·周頌》振古如兹。《箋》振亦古也。

鳥羣飛貌。《詩·周頌》振鷺于飛。

州名。《寰宇記》瓊州府有崖州,唐武德五年改振州。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之人切,音眞。厚也。《詩·周南》宜爾子孫振振兮。《傳》仁厚也。《又》振振公子。《傳》信厚也。

盛貌。《左傳·僖五年》均服振振。

上聲。《集韻》《正韻》止忍切,音軫。與袗通。襌也。《禮·玉藻》振絺綌,不入公門。

叶諸延切,音旃。《琳·柳賦》救斯民之絕命,擠山岳之隕顚。匪神武之勤恪,幾踣斃之不振。

【鹭】

鷺【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白鷺也。《李時珍曰》水鳥也。林棲水食,羣飛成序,潔白如雪,頂有長毛十數莖,毿毿然如絲,欲取魚,則弭之,名曰絲禽。一名屬玉,一名舂鉏。《爾雅·釋鳥》鷺舂鉏。《註》鷺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今江東人取以爲睫攡,名之曰白鷺縗。禽經曰:鸘飛則霜,鷺飛則露,其名以此。步於淺水,好自低昂,如舂如鋤之狀,故曰舂鋤。

朱鷺。《爾雅·釋鳥疏》楚威王時,有朱鷺合沓飛翔而來舞。則復有赤者,舊鼓吹朱鷺曲,是也。然則鳥名白鷺,赤者少耳。《晉書·樂志》漢時短簫鐃歌之樂,其曲有朱鷺。

鷺羽,舞者所持以指麾,或坐或伏也。《詩·風》値其鷺羽。

《魯頌》振振鷺。

白鷺,官名。《魏書·官氏志》以伺察者謂官,謂之白鷺,取延頸遠望之義。

《集韻》良據切,音慮。《字林》鳥名。

《集韻》龍都切,音盧。水鳥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