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玲珑篇

出自:宋代·严羽《游仙六首 其二》

拼音:[yì][dú,dòu][líng][lóng][piān]

平仄:仄平平平平

忆读玲珑篇,来往虚皇阁。
空见白芙蓉,秋风几凋落。
昨逢紫阳君,共有丹台约。
下视尘埃中,冠缨缚猿玃。
世事行若此,悠悠复何托。

查看原文

注释

【玲珑】1.拟声词。玉声,泛指清越的声音:和銮玲珑|远水响玲珑。 2.指物体精巧细致:结构玲珑|小巧玲珑。 3.指人灵巧敏捷:娇小玲珑|玲珑活泼。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忆】

憶【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記也。《古詩》下有長相憶。《增韻》古作意,誤。

【读】

讀【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說文》誦書也。《徐鍇曰》讀猶瀆也。若四瀆之引水也。《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毛傳》抽也。《鄭箋》抽猶出也。《朱傳》誦言也。《禮·文王世子》冬讀書,典書者詔之。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云:祝融之樂曰《屬讀》。

曲名。《唐書·禮樂志》《讀曲》,宋人爲彭城王義康作也。

官名。《唐書·百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讀學士,掌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

姓,見《姓苑》。

《集韻》《韻會》大透切,音豆。義同。《周禮·天官·宮正註》鄭司農讀火絕之。《釋文》徐音豆。

《增韻》句讀,凡經書成文語絕處謂之句。語未絕而點分之以便誦詠,謂之讀。今祕省挍書式:凡句絕,則點於字之旁讀,分則微點於字之中閒。

《韻會》通作投。《馬融·長笛賦》察度於句投。《註》說文曰:逗,止也。投與逗古字通,音豆。投,句之所止也。○按此則讀與逗通。逗又與投通。

叶亭歷切,音狄。《蘇轍·醉吟庵詩》詩成付與醉中讀,知有淸溪可終日。

【玲】

玲【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註》瓏玲,金玉聲。《前漢·揚雄傳》前殿崔巍兮,和氏瓏玲。《註》師古曰:玲音零。孟康曰:以和氏璧爲梁璧帶也。其聲瓏玲也。晉灼曰:以黃金爲璧帶,合藍田璧。瓏玲,明見貌也。師古曰:晉說是。

《集韻》力耕切,音磷。義同。

【珑】

瓏【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龍。《說文》禱旱玉,龍文,从玉从龍。會意,龍亦聲。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註》瓏玲,金玉聲。

《增韻》明貌。《左思·吳都賦》珊瑚幽茂而玲瓏。《抱朴子地眞卷》朱草蒙瓏,白玉嵯峨。

《韻會》一曰風聲。《集韻》亦作。

【篇】

篇【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芳連切《集韻》《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成章也。《前漢·武帝紀》元光元年,詔賢良咸以書對,著之於篇。《詩·關雎疏》篇,徧也。出情鋪事,明而徧也。

《說文》關西謂榜曰篇,笞掠也。

竹名。《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篇竹也。《疏》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

山名。《山海經》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姓。《韻會》周大夫史篇之後。

《字彙補》同翩。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鄰。陸氏曰:輕舉貌。

叶批笭切。《道藏歌》白帝行炁道當新,名書紫府得其篇,西龜定錄位眞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