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鬻崎岖不畏非

出自:宋代·李之仪《元祐末宿秋试院曾和王敏父四诗是时以疾先出院方欲出而未得况味有类今日追用前韵再赋四首 其二》

拼音:[zì][yù][qí][qū][bù,fǒu][wèi][fēi]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兼材莫作尹翁归,自鬻崎岖不畏非
妄役土龙宁得雨,可堪刍狗强蒙衣。
移文不报如沉井,行路皆疑镇掩扉。
早悟垂头供立仗,好随四牡去騑騑。

查看原文

注释

【自鬻】自卖其身;自售其才能。
【崎岖】高低不平的样子:山岭崎岖|火把照着崎岖险峻的羊肠小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自】

自【未集下】【自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玉篇》率也。

《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鬻】

鬻【亥集上】【鬲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之六切,音祝。《說文》䭈也。《註》今俗作粥。《爾雅·釋言》鬻,糜也。《註》淖糜。《儀禮·士喪禮》鬻餘飯。《註》以飯尸餘米爲鬻也。《左傳·昭七年》饘於是,鬻於是。《註》饘鬻,餬屬也。

《集韻》《正韻》余六切,音育。《左傳·昭三年》有鬻踊者。《註》賣也。

《莊子·德充符》四者天鬻也。天鬻也者,天食也。《音義》鬻,養也。

姓。《前漢·藝文志》鬻子名熊,爲周師,自文王以下問焉,周封爲楚祖。

《集韻》居六切,音鞠。《詩·豳風》鬻子之閔斯。《傳》鬻,稚也。《朱傳》養也。

《集韻》忙皮切,音糜。通作。

叶余律切,音矞。《揚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貨市寵,而苞苴是鬻。

叶職律切,音㤕。《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迹。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鬻。

【崎】

崎【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去奇切《集韻》《韻會》丘奇切,。从危,攴聲。今文作崎。《玉篇》崎嶇,山路不平也。《張衡·南都賦》上平衍而曠蕩,下蒙蘢而崎嶇。

《集韻》渠羈切,音奇。義同。

去綺切,音錡。巋崎,山貌。一曰不安貌。《王褒·洞簫賦》徒觀其傍山側兮,則嶇嶔巋崎。

叶去何切,音苛。《司馬相如·上林賦》深林巨木,嶄嚴嵾嵳。九嵕嶻嶭,南山峩峩。岩陁甗錡,嶊萎崛崎。

《集韻》於宜切,音漪。地名。上黨崎氏阪。

渠希切,音祈。曲岸也。○按上黨陭氏本作陭,不必改从山。

訓曲岸,與石部碕字音義通。

【岖】

嶇【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區聲。今作嶇。《增韻》山路不平貌。一曰山峻也。《潘岳·西征賦》軌崎嶇以低仰。

通作。偎字原从彳畏聲。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畏】

畏【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尉。惡也。《廣韻》畏懼。《增韻》忌也。

心服也。怯也。《易·震卦》雖凶无咎,畏鄰戒也。《書·呂》永畏惟罰。《傳》當長畏懼,惟爲天所罰。

《集韻》於非切,音威。《書·臯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傳》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釋文》畏如字。徐音威。○按《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禮·表記》引書:德威惟威。註:讀作畏。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杜子春云畏當作威。威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釋文》畏,烏回反。

《集韻》鄔賄切,音猥。同嵔。嵔壘,山名。或省。

【非】

非【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