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闻晨鸡鸣

出自:唐代·王绩《春旦直疏》

拼音:[yǐ][wén][chén][jī][míng]

平仄:仄平平平平

春夜犹自长,高窗来月明。
耿耿不能寐,振衣步前楹。
怀抱暂无扰,自觉形神清。
遐想太古事,俯察今世情。
淳薄何不同,运数之所成。
叹息万重隔,已闻晨鸡鸣
回看东南隅,□□□□□。
谁知忘机者,寂泊存其精。

查看原文

注释

【晨鸡】1.亦作"晨鸡"。 2.报晓之雄鸡。
【鸡鸣】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 2.《世说新语.赏誉》"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逖(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闻】

聞【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晨】

晨【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辰。《說文》曟,或省作晨。房星爲民田時者。《周語》農祥晨正。《註》晨正謂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

《廣韻》食鄰切《集韻》乗人切,音神。《說文》作䢅,早昧爽也。从臼从辰。辰,時也。《九經字樣》䢅,隷省作晨。《爾雅·釋詁》晨,早也。《釋名》晨,伸也。旦而日光復伸見也。《玉篇》明也。《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

《集韻》慈鄰切,音秦。關中語也。

《集韻》鷐通作晨。《爾雅·釋鳥》晨風,鸇。《註》鷂屬。《詩·秦風》鴥彼晨風。

《韻補》叶時連切。《陸機·挽歌》側聽隂溝涌,臥觀天井懸。廣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鸡】

雞【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兮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音稽。《說文》知時畜也。《玉篇》司晨鳥。《爾雅·釋畜》雞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雞僆,絕有力奮。《疏》此別雞屬也。《春秋·說題辭》曰:雞爲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易·說卦》巽爲雞。《書·泰誓》牝雞無晨。《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工商執雞。《禮·曲禮》雞曰翰音。

《爾雅·釋鳥》鶾,天雞《註》鶾雞赤羽。《逸周書》文鶾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

《爾雅·釋蟲》螒,天雞。《註》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爾雅翼》一名梭雞。一名酸雞。

雞人,官名。《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

《禮·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雞彝。

地名。《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雞澤。《註》在廣平曲梁縣西南。

《昭二十三年》吳敗頓胡、沈蔡、許之師于雞父。《註》雞父,楚地。《戰國策》負雞次之典。《前漢·地理志》鬱林郡,雍雞縣。

姓。《正字通》明正統,陝西苑馬寺監正雞鳴時。《說文》籀文作鷄。互詳鳥部鷄字註。

【鸣】

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

《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

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

姓。出《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命也。《曹植詩》鳴儔嘯匹侶。

叶謨郞切,音芒。《前漢·郊祀歌》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淸,發梁揚羽申以商。《張華·俠曲》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彊。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