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美攘剔

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种桑诗》

拼音:[yì][yǒu,yòu][měi][rǎng][tī]

平仄:仄仄仄仄平

诗人陈条柯,亦有美攘剔
前修为谁故,后事资纺绩。
常佩知方诫,愧微富教益。
浮阳骛嘉月,艺桑迨闲隙。
疏栏发近郛,长行达广埸。
旷流始毖泉,湎途犹跬迹。
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

查看原文

注释

【攘剔】1.谓剪除繁冗部分。语本《诗.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朱熹集传:"攘剔,谓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长也。" 2.指铲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亦】

亦【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睪。總也,又也。

傍及之詞。

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亦本作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美】

美【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無鄙切,音眯。《說文》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註》羊大則美,故从大。《五經文字》从犬从火者,譌。《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廣韻》好色。《詩·邶風》匪女之爲美。《傳》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

《正韻》嘉也,好也。

《韻補》叶明祕切。《劉向·九歎》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玉篇》或作媺。

【攘】

攘【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古文〕音穰。《說文》推也。

竊也。《書·呂》奪攘矯虔。《禮·禮器》匹士太牢而祭,謂之攘。

因其自來而取曰攘。《論語》其父攘羊。

卻也。《禮·曲禮》左右攘辟。《周禮·秋官·禁殺戮》掌司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註》攘,猶卻也。《疏》謂人有罪過,官有文書。追攝不肯受者。《齊語》西征攘白翟之地。《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註》攘袂,猶今人云捋臂。

除也。《詩·大雅》攘之剔之。《疏》攘除翦剔。

《揚子·方言》止也。

《唐韻》如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汝兩切,平傳贊》傾側擾攘楚魏之閒。

《唐韻》《集韻》《韻會》人漾切《正韻》人尚切,與讓通。遜也。《前漢·禮樂志》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註》攘,古讓字。

《藝文志》道家者流,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

《集韻》式亮切,賞去聲。與饟同。《詩·小雅》攘其左右。《箋》攘讀爲饟。

《集韻》《韻會》泥庚切,音獰。搶攘,亂貌。《前漢·賈誼傳》國制搶攘。《註》攘,女庚反。師古讀搶攘爲傖獰。

【剔】

剔【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他歷切,音惕。《說文》解也。从刀,易聲。《玉篇》解骨也。

《韻會》或作肆。《周禮·天官·內饔註》割者,肆解肉也。

《集韻》施切,音釋。治也。

他計切,音剃。同剃。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