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身清漳滨

出自:魏晋·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 其二》

拼音:[cuàn][shēn][qīng][zhāng][bīn]

平仄:仄平平平平

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
自夏涉玄冬,弥旷十馀旬。
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
所亲一何笃,步趾慰我身。
清谈同日夕,情盻叙忧勤。
便复为别辞,游车归西邻。
素叶随风起,广路扬埃尘。
逝者如流水,哀此遂离分。
追问何时会,要我以阳春。
望慕结不解,贻尔新诗文。
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宠珍。

查看原文

注释

【窜身】藏身。
【清漳】水名。漳河上流。源出于山西省平定县南大黾谷。
【漳滨】漳水边。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唐玄宗逸句:"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窜】

竄【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于戎翟之閒。《前漢·蒯通傳》奉頭䑕竄。

《廣韻》放也,誅也。《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

藏也,隱也。《賈誼·弔屈原文》鸞鳳伏竄兮,鴟鴞翱翔。《晉語》可以竄惡。《註》隱也。

《爾雅·釋詁》竄,微也。《疏》竄行之微也。《晉語》敏能竄謀。《註》微也。

《史記·倉公傳》卽竄以藥,旋下病已。《註》竄,以藥薰之也。

改易也。《韓愈詩》漬墨竄古史。

《廣東新語》增城謂屋曰竄。

《集韻》七丸切,爨平聲。入穴也。

《韻會小補》誘人爲惡曰竄。俗曰攛掇。

叶倉甸切,音茜。《蘇轍·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以變。遙想彼中人,狀類麖鹿竄。

《集韻》《韻會》取外切,音襊。亦逃也。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漳】

漳【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川漳。《山海經》發鳩之山,漳水出焉。

東北百二十里曰少山,淸漳水出焉。

水出南郡臨沮。《山海經》荆山,漳水出焉。

州名。《韻會》唐折福州西南境,置漳州。

【滨】

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賓。水際也。《書·禹貢》海濱廣斥。

地近亦曰濱。《史記·貨殖傳》鄒魯濱洙泗。

《韻會》毗賓切。與頻通。《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箋》頻作濱,厓也。

《韻補》叶眠切,音邊。《蘇轍詩》送我出重嶺,長揖淸江濱。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頃田。《集韻》或作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